[ huò qū bù shēn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 huò shēn ]尺蠖之伸其体。比喻人生遇时,得以舒展抱负。
[ néng qū néng shēn ]能弯曲也能伸展,指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能忍耐,在得志的时候能施展才干、抱负。
[ néng shēn néng qū ]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 pín shēn ]亦作“频呻”。欠伸。打呵欠,伸懒腰。《礼记·少仪》“君子欠伸”汉 郑玄 注:“以此皆解惓之状。伸,频伸也。”陆德明 释文:“频,本又作嚬。”唐 白居易《睡觉》诗:“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新唐书·裴均传》:“入卧内,自谓待己至厚,徐观后榻有频伸者,乃 均 也。”宋 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年则大耄,气盖坐人。笑谈待终,曾不频呻。”一本作“嚬呻”。
[ qū shēn ]1.屈曲和伸直。泛指举止、举动。《礼记·乐记》:“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詘伸,容貌得庄焉。”《淮南子·兵略训》:“古得道者,静而法天地,动而顺日月,喜怒而合四时,叫呼而比雷霆,音气不戾八风,詘伸不获五度。”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近缘久病,艰於动作,詘伸俯仰,皆不自由。”2.指随时代与情势的变化而或进或退,或动或止。《淮南子·人间训》:“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詘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汉书·匈奴传赞》:“自 汉 兴以至于今,旷世歷年,多於 春秋,其与 匈奴,有脩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有卑下而承事之矣,有威服而臣畜之矣,詘伸异变,强弱相反,是故其详可得而言也。”宋 叶适《朝奉郎致仕俞公墓志铭》:“公意承其考,变通詘伸以待天命,卒大报之。”
[ shuǐ lái shēn shǒu,fàn lái zhāng kǒu ]形容只知坐食享受,不事操作,懒惰成性。
[ lóng shēn huò qū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 qū shēn ]1.亦作“屈申”。屈曲与伸舒。2.进退。
[ shé shēn ]亦作“虵伸”。修长舒展貌。
[ shēn dǒu ]1.方言。舒畅,畅快。李劼人《天魔舞》第二章:“﹝ 唐淑贞 ﹞随着丈夫十年,没有过过一天伸抖日子。”《新华文摘》1982年第3期:“光是前年为大队买那台柴油机,他在县城里耍得多伸抖?”2.方言。神气而漂亮。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三部九:“那么矮,那么瘦,又那么穷酸的样子,不亏了一身伸抖衣裳,就不象猴儿,也象他妈一个叫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