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兰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dìng wǔ lán tíng ]《〈兰亭序〉帖》石刻名。
[ diào lán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丛生,叶丛中常抽出细长柔韧下垂的枝条,顶端或节上萌发嫩叶和气生根。附生于树干上。常盆栽悬挂室内,供观赏。
[ bō lán ]中欧国家。北临波罗的海。面积3127万平方千米。人口3862万(1995年)。首都华沙。以平原为主。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较发达。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煤储量居世界前列。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 bō lán rén ]波兰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国、法国和独联体各国。约4270万人(1985年)。讲波兰语。多信天主教。主要从事工业,部分从事农业。
[ bīng lán ]亦作“兵阑”。亦作“兵栏”。放置兵器的栏架。
[ chǔ lán ]兰,香草名。古代男女都佩用,以祓除不祥。因盛产于 楚 地,屈原《楚辞》中又多所歌咏,故称。
[ dīng lán ]汉 人。相传少丧父母,及长,刻木像,事之如生。后用以指代孝子。
[ dé hēi lán ]伊朗首都。位于该国北部。人口648万(1991年)。是12世纪建立的古城,现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西亚最大的城市。地毯、丝织、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品闻名。多清真寺和传统特色市场。
[ dé hēi lán huì yì ]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讨论了对德 作战中的一致行动和战后和平等问题。
[ gàn lán ]亦作“干阑”。亦作“干栏”。我国古代流行于 长江 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一种原始形式的住宅,即用竖立的木桩构成底架,建成高出地面的一种房屋。今西南某些地区还继续使用。
[ bù lán xī ]蒙语音译词。亦译作“孛兰奚”、“阑遗”、“拦遗”。元 代规定奴隶背主逃亡,由官府拘收,称“不兰奚”。如主人认领,仍交归原主。《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七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有 草堂寺 金长老 告:不兰奚一百人、匠人一十五人闕少穿著粮食。你每覷当休教闕少者。”
[ ā lán ]见“阿兰若”。
[ ā lán rě ]见〖兰若〗。[梵araṇya]
[ huì lán mèng ]《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鯈,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生 穆公,名之曰 兰。”后因以“蕙兰梦”谓妇女怀孕,望得贵子。明 何景明《聊写陨珠之痛兼致梦兰之望》诗:“蕙兰若报三春梦,消息先宽二老忧。”参见“梦兰”。
[ huì sǔn lán cuī ]指女子夭亡。明 梁辰鱼《破齐阵·咏时序悼亡》套曲:“雁來期,正秋風寒雲亂飛。把酒對斜暉,問芳卿爲甚的便蕙損蘭摧。”亦作“蕙折蘭摧”。清 袁枚《续新齐谐·乩仙》:“怨侣方成,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
[ huì xīn lán zhì ]蕙、兰:都是香草名。蕙草样的心地,兰花似的本质。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 huì shé lán cuī ]见“蕙損蘭摧”。
[ huì zhì lán xīn ]同“蘭質蕙心”。宋 柳永《离别难》词:“有天然,蕙質蘭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 huán lán ]流泪貌。
[ bān lán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貌。《后汉书·南蛮传》:“衣裳斑兰,语言侏离。”《太平御览》卷四一三引 南朝 宋 师觉授《孝子传》:“老莱子 者,楚 人,行年七十,父母俱在,至孝蒸蒸,常着斑兰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胅,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清 陈维崧《鹧鸪天·七夕后一夕路次淮阴作》词:“车歷碌,轴斑兰,故园回首好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