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āng xiōng ]1.帮助行凶或作恶。2.帮助行凶或作恶的人。
[ dà xiōng ]1.大荒之年。《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郑玄 注:“凶,凶年也。”贾公彦 疏:“大凶,则《曲礼》云‘岁凶,年穀不登’是也。”《管子·八观》:“其稼亡三之一者,命曰小凶。小凶三年而大凶。”尹知章 注:“比三年不熟,故曰大凶也。”2.凶祸,谓死灭。《国语·越语下》:“天节不远,五年復反,小凶则近,大凶则远。”韦昭 注:“大凶,谓死灭。”
[ chěng xiōng ]做凶暴的事情;行凶:暴徒~。
[ bì xiōng qū jí ]避开凶险,趋向吉祥。
[ bīng xiōng zhàn wēi ]指战事凶险可怕。
[ dǐng xiōng ]旧指顶替凶手代为承担罪责。
[ jī xiōng ]五谷不熟,年成很坏。飢,通“饥”。《后汉书·侯霸传》:“歆(韩歆)又证岁将飢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宋 叶适《沉仲一墓志铭》:“天行或飢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
[ jí è qióng xiōng ]指极端凶恶。
[ jiān xiōng ]1.亦作“姦兇”。亦作“姧凶”。亦作“奸兇”。亦作“奸凶”。指奸诈凶恶的人。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庶竭駑钝,攘除姦凶。”唐 李翱《祭中书韦相公文》:“升俊良之滞淹,摧姦兇之炽盛。”唐 元稹《招讨镇州制》:“便合兴师进讨,以翦姧凶。”宋 苏舜钦《苦调》诗:“姦凶喜欺罔,放意快目前。”海上闲人《上海罢市实录·粤侨学校学生联合分会宣言》:“比者 京 津 学子,吴 楚 生徒,反 日 挥戈,抽刀断水,亟联团体,先扫奸兇。”2.奸诈凶恶。晋 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上》:“河东 太守 董卓 慕其名,使兄遗 奂(张奂)縑百匹,奂 不受,知 卓 有姦兇之心,遂与絶。”唐 刘知几《史通·品藻》:“江充、息夫躬 谗諂惑上,使祸延储后,毒及忠良。论其奸凶,过于 石显 远矣。而 固(班固)叙之,不列佞幸。”明 李东阳《书某节妇事》:“若稍露稜节,必不见释,身死无所惜,其何以洩忿鬱,而暴其姦凶。”明 唐顺之《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今 广先 等奸兇特甚,若不速诛,无以示警。”曲波《林海雪原》三五:“马希山 正说的得意洋洋,奸凶的眼睛向四下一望,不知又要说什么。”3.见“姦凶”。
[ jū xiōng ]1.亦作“鞠訩”。极大的灾祸。鞠,通“鞫”。《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佣,降此鞠訩。”高亨 注:“鞠訩,穷凶,极凶,最大的灾凶。”晋 挚虞《太康颂》:“天难既降,时惟鞠凶。”宋 叶适《祭陈君举中书文》:“公既弃我,又遭鞠凶。”明 朱鼎《玉镜台记·赏雪》:“暴虎当年罹鞠訩,一朝脱悔喜重重。”清 方苞《七思·妻蔡氏》:“踰岁昊天兮降鞠凶,吾父康强命亦终。”2.谓告诫将有灾祸。《汉书·刘向传》:“日月鞠凶,不用其行。”颜师古 注:“鞠,告也。言日月不用其常行之道以告凶灾者,由四方之国无政理,不能用善人也。”
[ mǐn xiōng ]忧患凶丧之事。《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閔凶,不能文。”杜预 注:“閔,忧也。”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重与裴之横书》:“顷家国多患,频遘閔凶,前事不忘,便为龟兆。”唐 张九龄《为何给事进亡父所著书表》:“寻属臣私门殃衄,夙遘閔凶。”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秀姑》:“咱家世代贸易,从无坐食者。至儿不幸,罹此閔凶,至先人之业中断,殊惭继绍。”
[ mǐn xiōng ]指父母之丧。晋 袁宏《后汉纪·献帝纪下》:“天子策命 曹操 为公曰:‘朕以不德,少遭悯凶。’”《隋书·恭帝纪》:“襁褓之岁,夙遭悯凶。”唐 王维《哭祖六自虚》诗:“悯凶纔稚齿,羸疾至中年。”亦泛指丧亡。宋 苏轼《思子台赋》:“弔 汉武 之暴怒兮,悼 戾园 之悯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