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ái táng ]1.白羽上有黑色斑点的鹰。2.鹑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二·鹑》。
[ běi táng ]1.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名。《逸周书·王会》:“北唐 以閭,閭似隃冠。”孔晁 注:“北唐,戎之在西北者。”《竹书纪年》卷下:“周穆王 八年春,北唐 来宾,献一驪马,是生騄耳。”2.复姓。汉 有 北唐子真。见《通志·氏族三》引《英贤传》。
[ dòng què táng zhāo ]指 唐昭宗 受 朱温 胁迫,由 长安 迁都 洛阳 事。《资治通鉴·唐昭宗天佑元年》:“﹝春正月﹞甲子,车驾至 华州,民夹道呼万岁,上泣谓曰:‘勿呼万岁,朕不復为汝主矣!’馆於 兴德宫,谓侍臣曰:‘鄙语云:“紇干 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朕今漂泊,不知竟落何所!’因泣下霑襟,左右莫能仰视。”后因以“冻雀唐昭”为典,指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柳亚子《明思文皇帝忌辰作》诗:“半壁匆匆三易主,君王神武有谁陪?官蛙 晋惠 原庸主,冻雀 唐昭 岂霸才!”自注:“永历帝。”
[ bì táng ]传说上古 唐尧 时有隐士 许由、巢父,德行高尚。
[ qú táng guān ]古关名。以位于 瞿唐峡 而得名。也称 江关。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形势险要。
[ qú táng xiá ]亦作“瞿塘峡”。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东至 巫山 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jù táng ]1.对唐尧的美称。2.大唐,对唐朝的美称。
[ míng táng ]同“明堂”。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释谚·明堂宜作明唐》:“越 中呼院落曰明堂,字宜依 越 谚作明唐。”
[ mǎ táng ]亦称“马饭”。即莸草。俗名蟋蟀草。一年生草本。叶片线形至披针形,夏季抽穗。多生于荒野路旁和农田间,分布极为广泛,为一种优良的秋季牧草。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莸》﹝释名﹞引 陈藏器 曰:“马食之如餹、如饭,故名马唐、马饭。”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百草·莸草》引作“马餹”。
[ nán táng ]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昪称帝,建国号唐,都金陵,史称南唐。历经中主李璟、后主李煜,于公元975年为宋所灭。
[ nán táng èr zhǔ ]指 五代 南唐中主 李璟 和 后主 李煜。均以词著称,有《南唐二主词》行世。
[ qīng táng ]1.即 青堂羌。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西羌 唃氏 久盗有古 凉州 地,号 青唐,传子 董毡 死。其子弱,羣下争强,遂大患边。一曰 人多零丁,一曰 青宜结鬼章 ……擒 鬼章 之功,盖多得一时名臣文士歌咏,因大流播,然世独不知斩 人多零丁,此 青唐 所以亡也。”参见“青堂”。2.古地名。即今 青海省 西宁市。参阅《宋史·地理志三》。
[ sān táng ]诗家论 唐 人诗作,多以初、盛、中、晚分期,或以中 唐 分属盛、晚,谓之“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