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ěng kòu ]作梗入寇。《新唐书·郭正一传》:“吐番 旷年梗寇,师数出,坐费粮貲。近讨则丧威,深入则不能得其巢穴。”
[ bīng kòu ]1.敌兵或乱兵的侵扰。2.乱兵和贼寇。
[ dàng kòu zhì ]一名《结水浒传》。长篇小说。清代俞万春作。七十回,附结子一回。继《水浒传》之后,叙述陈希真、陈丽卿等及官军荡平梁山,并将梁山泊好汉一一诛灭的故事。表现了作者极端仇视梁山义军的思想倾向。
[ cháng kòu ]试探敌人的强弱。《左传·隐公九年》:“使勇而无刚者,尝寇而速去之。”杜预 注:“尝,试也。”《三国志·蜀志·黄权传》:“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 bì kòu ]亦作“避宼”。谓为免遭寇盗侵害而避居他处。
[ jìn kòu ]犹进犯。《晋书·苻坚载记上》:“亮 惧而退守 磬险,安 遂进寇 汉川。”《梁书·简文帝纪》:“闰四月甲子,景 进寇 巴陵。”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七七八年,登里可汗 为了掠夺财物,进寇 太原。”
[ jiè kòu ]《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恂 从行至 颍川,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南朝 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贪泉 一举巵。”明 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 chū chē tiǎn kòu ]出征消灭敌寇。
[ biān kòu ]侵犯边疆的敌寇。汉 桓宽《盐铁论·伐功》:“及其后,蒙公 死而诸侯叛 秦,中国扰乱,匈奴 纷纷,乃敢復为边寇。”《宋书·檀道济传》:“十二年,上疾篤,会 索虏 为边寇,召 道济 入朝。”宋 范镇《长啸却胡骑赋》:“边寇众至,虏战数挑,胜不可以近决,敌不可以前料。”
[ chéng wáng bài kòu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
[ chéng zé wéi wáng,bài zé wéi kòu ]旧指在争夺政权斗争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称帝称王;失败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称为寇贼。含有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