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ào fú dù wǎn ]指八股文截搭题的作法。截搭题一般分为上下两截。从上截的上文,钓出下截;下截收处,仍落到上截,这就叫做钓。扼住上截下截,驾奴中间,然后从上截过渡到下截,这就叫做渡。从下截挽到上截,然后再落下文,这就叫做挽。这三种笔法,都是变形的伏笔,因此谓“钓伏渡挽”。
[ cáo wǎn ]1.亦作“漕挽”。指水运和陆运。《史记·留侯世家》:“诸侯安定,河 渭 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唐 司空图《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时国家兵役屡兴,漕輓已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金 商 险远,少出师则不足制敌,多漕輓不继。”胡三省 注:“水运曰漕,陆运曰輓。”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十章:“转运百产、挹盈注虚者,凡行商之舟车漕挽大宗货物者是也。”2.见“漕輓”。
[ chǔ wǎn ]1.悲痛的挽歌。2.指楚声的挽歌。
[ jī bó wǎn liè ]攻打撕裂。形容争斗激烈。
[ huí tiān wǎn rì ]犹言旋转乾坤。
[ fēi chú wǎn lì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 fēi chú wǎn liáng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 fēi chú wǎn sù ]飞:形容极快;刍:饲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 fēi chú wǎn sù ]同“飛芻輓粟”。唐 吴兢《贞观政要·安边》:“然則王師初發之歲,河西 供役之年,飛蒭輓粟,十室九空,數郡蕭然,五年不復。”
[ fēi liáng wǎn mò ]指迅速运送粮草。同“飞刍挽粟”。
[ āi wǎn ]1.悲痛地挽着丧车。唐 杜甫《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三:“哀挽青门去,新阡 絳水 遥。”仇兆鳌 注:“哀挽,挽丧车而哀慟也。”唐 刘言史《北原情》诗:“城中人不絶,哀挽相次行。”2.指挽歌。唐 羊士谔《梁国惠康公主挽歌词》诗:“都人听哀挽,泪尽望寒原。”3.哀悼。应修人《灰黑的手帕》诗:“灯火上闹市,天色已近昏暗,我惘然哀挽那坠去的光辉。”
[ kuì wǎn ]1.运送粮食。2.餽輓:运送粮饷。
[ shāo wǎn shāo ]拿自己的赌资来博取别人的银钱。
[ shū wǎn ]1.见“输輓”。2.亦作“输挽”。运送物资。《资治通鉴·唐昭宗乾宁四年》:“士卒疲于矢石,百姓困于输輓。”明 周岐《官兵行》:“大车槖重小车盈,路捕行人递输挽。”清 吴伟业《赠松郡副守济陵陈三石》诗:“廿载兵戈违故里,千村输輓向 长安。”
[ qiān wǎn ]1.亦作“牵輓”。牵拉。指拉物。《后汉书·董卓传》:“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唐 韩愈《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法苑珠林》卷二二:“晋州 陷日,像汗流地……后欲倒之,人牛六十牵挽不遂。”明 李东阳《送梁廷美黄门之陕西参政》诗:“随车少妇劳牵輓,失穴残胡尚陆梁。”《人民文学》1977年第1期:“星罗棋布的油井,牵挽着条条‘油龙’飞腾疾游。”2.牵扯。清 恽敬《望仙亭记》:“若 纯阳真人,求之縉绅先生之撰述,未尝言其学於 释 氏,而 释 氏必牵挽之。”3.援引。指用人。宋 叶适《兵部尚书赵公墓志铭》:“陛下始缘都城楮贱米贵,牵挽用臣。今虽楮稍重而贱之源犹在;糴渐平而贵之根自若,惧终不足寄委。”《元典章·吏部二·父子兄弟做官回避》:“前省官 阿合马、郝禎 等……父子居於省部,子姪列於州郡,牵挽私亲,树立党錮,莫甚於此。”4.牵制。清 黄宗羲《五军都督府都事佩于李君墓志铭》:“故使君而当平世,必能扶植善类,不为小人所牵挽。”清 恽敬《同游海幢寺记》:“士大夫登朝之日大都为世事牵挽,一、二有性情者方能以文采风流友朋意气相尚。”5.见“牵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