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í pàn ]1.比喻受教化。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孔颖达疏:“彼飞鴞恶声之鸟,今来集止於我泮水之林,食我泮宫之桑黮,归我好善之美音……喻不善之人感恩惠而从化。”《南齐书·刘瓛传》:“既於闻道集泮不殊,而幸无职司拘碍,可得奉温凊,展私计,志在此尔。”2.入学宫学习。
[ pàn gōng ]原为西周诸侯所设的学府。后也用来泛指学校。
[ pàn hàn ]1.水流广大貌。2.犹流汗。
[ pàn hé ]判合。配合;两半相合。指两性结合。泮,通“判”。
[ pàn huàn ]1.融解;分散;涣散。2.自由放纵,无拘束。
[ pàn qín ]语出《诗·鲁颂·泮水》:“思乐 泮水,薄采其芹”。本指 泮水 中的芹菜,借指古代学宫中的秀才。
[ pàn rán ]1.释然。思念、疑虑等消除貌。2.区别貌。泮,通“判”。
[ pàn shuǐ ]古代学宫前的水池,形状如半月。
[ pàn xiāo ]典出《诗·鲁颂·泮水》。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 rù pàn ]古代学宫前有泮水,故称学校为泮宫。科举时代学童入学为生员称为“入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