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 lí ]鷑鸠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
[ chēng lí ]亦作“撑犁”。匈奴语称天。也写作“撑里”。
[ chēng lí gū tú ]亦作“撑犁孤涂”。匈奴语称天子。
[ kāi lí ]1.一年中开始耕地。2.开墒。
[ lí chú ]1.亦作"犁锄"。亦作"犂鉏"。2.农具。犁和锄。3.借指耕作。
[ lí è ]1.亦作"犂軶"。亦作"犁轭"。2.或称"犂槅"。架在牛脖子上的器具,似人字形,用以牵引犁。
[ lí huá ]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铁器,略呈三角形。
[ lí niú ]1.〈方〉耕牛。2.杂色的牛。
[ lí sǎo ]1.亦作"犁扫"。2.见"犁庭扫穴"。
[ lí tíng sǎo xué ]庭:龙庭,古代匈奴祭祀天神的处所,也是匈奴统治者的军政中心。犁平敌人的大本营,扫荡他的巢穴。比喻彻底摧毁敌方。
[ liú lí náo jiǔ ]《汉书.匈奴传下》:"昌猛与单于及大臣俱登匈奴诺水东山,刑白马,单于以径路刀金留犁挠酒,以老上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径路,匈奴宝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饭匕也。挠,和也。契金着酒中,挠搅饮之。"用宝刀"径路"﹑饭匕"留犂"搅酒,作血盟之饮,是汉时汉与匈奴间订盟的一种仪式。后以"留犁挠酒"谓汉族王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统治者订立和约。
[ pá li ]〈方〉也作扒犁。一种类似雪橇、能在冰雪上滑行的运载工具。
[ lóu lí ]即耧犁。耧车。可同时进行犁沟和播种的农具。
[ mǎi lí mài jiàn ]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同“买犁卖剑”。
[ sǎo xué lí tíng ]扫荡其居处,犁平其庭院。比喻彻底摧毁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