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g zhěn ]由风疹病毒引 起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初发时有低热,耳后等处淋巴结肿大,咽部有红疹等。发热一二日后出疹,始于 面部,继而遍及全身,三日内消退。
[ jí zhěn ]1.泛指疾病。《北史·艺术传下·姚僧垣》:“尝婴疾疹歷年,乃留心医药。”唐 韩愈《祭郑夫人文》:“疾疹水火,无灾及身。”宋 司马光《辞左仆射第一札子》:“加以近婴疾疹,久不朝参。”2.引申为困苦。明 唐顺之《建陈渡石桥记》:“如此,则彼长民者,固众之所跂而望以庇焉者,耽耽而居,饱禄以嬉,其於人之疾疹阽苦,则瞀瞀而莫知。”3.患病。唐 元结《为吕荆南谢病表》:“臣自去秋疾疹,以至今日,转加羸弱,庶事不理。”
[ xún má zhěn ]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疸。
[ má zhěn ]由麻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为六个月至五岁小儿。初起有发热、流泪、咳嗽等症状,口腔颊黏膜出现特殊白斑,颈、胸、腹部、四肢皮肤相继出现斑丘疹。易发生肺炎合并症。接种麻疹疫苗可以预防。
[ má zhěn ]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 pào zhěn ]1.常常成片出现在皮肤表面的黄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疱,如天花、水痘。2.多发生在上唇或面部的皮肤病,局部先发痒,然后出现水泡状的隆起,微痛,一两周后结痂自愈。
[ qiū zhěn ]皮肤表面由于某些疾病而起的小疙瘩,半球形,多为红色。
[ yào zhěn ]也叫药性皮炎。由药物引起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有红斑型、紫癜型、剥脱皮炎型等。严重的可致命。
[ sù zhěn ]旧病。疹,通“疢”。宋 曾巩《福州谢到任表》:“惟皓首之慈闈,抱累年之宿疹,牵衣辞诀,泣涕分驰。”
[ zhěn jí ]疾病。《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晋 孙楚《茱萸赋》:“应 神农 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周书·裴宽传》:“至于疹疾弥年,亦未尝释卷。”唐 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况又婴疹疾,寧保躯不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