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á má hāng ]夯地基用的一种电动建筑工具。因其工作时状如蛙跳,故名。
[ há ma jìng ]镜片较大,略呈蛤蟆眼睛形状的太阳镜。
[ jīn má ]唐 代童谣对农民起义军首领 黄巢 的称谓。语本《新唐书·五行志二》:“僖宗 时,童謡曰:‘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 曹州 天下反。’”宋 孔平仲《青州作》诗:“隆準蹙 秦 亡,金蟆伺 唐 隙。”
[ hà shi má ]满语音译词。也译作哈什蚂。两栖动物。蛙的一种。体长6—7厘米,背面土黄色,有黄色和红色斑点。分布于中国东北、西北等地。干燥体和雌蛙输卵管的干制品,中医用作养阴药。
[ jīn há má ]金色虾蟆或金背虾蟆。旧以为它的出现是一种休咎之征。唐 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坡陀金虾蟆,出见盖有由。”清 郑燮《怀舍弟墨》诗:“前年葬大父,壙有金虾蟆。或云是贵徵,便当兴其家。”
[ lài há ma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 lài há má ]1.亦作“癩蛤蟆”。蟾蜍的通称。2.比喻丑陋的人。3.特指身患癞疾的人。
[ lài xiā má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 má guō ]方言。即青蛙。《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我看把她放了吧,反正一只蟆蝈也没多大用处。”
[ má jīn ]蟆颐津 的简称。在今 四川省 眉山县 东 蟆颐山 下,为 玻璃江 的津渡。唐僖宗 时,宦官 田令孜 沉左拾遗 孟昭图 于此。亦为当地人正月宴游之所。宋 陆游《开岁》诗:“相寻蚕市人何在,烂醉 蟆津 事亦非。”
[ má yī cǎo ]亦作“蟇衣草”。车前草的别名。
[ má zǐ ]黑色小蚊。夜伏而昼飞,嘴有毒,咬人成疮。
[ sān jiǎo há má ]歇后语,没处寻之意。
[ wén má ]蚊类小虫。色黑而小,夜伏昼飞,啮人成疮。
[ há má bào guì ]《淮南子·说林训》:“月照天下,蚀於詹诸。”传说詹诸(蟾蜍)为月中虾蟆,食月;月中有桂。因用“虾蟆抱桂”指月蚀。
[ há má chán ]佛教语。禅宗谓虾蟆唯解一跳,不解他术。比喻一知半解而不活泼、不自由之“死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