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àn rèn ]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笔迹。照片已模糊不清,无法~。
[ chéng rèn ]1.对某种事实或意见、说法表示肯定、同意、认可。2.国际上指肯定新国家、新政权的法律地位。
[ gǎn xìng rèn shi ]认识的初级阶段和初级形式。是人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界事物接触获得的。有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基本形式。事物的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直接感受性则是它的主要特征。它是认识的基础,但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 dān rèn ]承认担当;应承。清 林则徐《批英国领事义律派参逊赴洋示令全缴鸦片禀》:“今为尔计,该领事既有权柄,又在本大臣前屡禀担认万无可卸之责,岂有能令众夷缴烟,而不能令其写单之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他答应购办机器,叫我担认收买煤斤。”陈春生《壬寅洪全福广州举义记》:“至辛丑八月,得 纪堂 担认军餉。”
[ gōng rèn ]大家一致认为:他的敬业精神是大家~的。
[ liù qīn bù rèn ]形容人没有情义或不讲情面。
[ mò rèn ]心里承认,但不表示出来:你不申辩,不就等于~了吗?
[ qǐ rèn ]谓失主认领从盗窝取出之赃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某年月日,被劫强盗某某人,伙党有无拿获,真赃有无起认。”
[ shí rèn ]1.辨识认定。2.认识,相识。
[ mǎi rèn ]出钱买嘱他人认罪。明 海瑞《邵守愚人命参语》:“况 邵守正 亲兄弟 邵守中、守和 男 邵太礼,与 守愚 等係同宗兄弟,住址相邻,耳目切近,询访三年,杳无可据,则计供买认之情似虚。”
[ què rèn ]明确承认;确定认可(事实、原则等):参加会议的各国~了这些原则。这些文物的年代尚未经专家~。
[ mào rèn ]1.轻率认定。2.冒名认领;冒名承认。
[ rèn bǎo zhuàng ]保证书。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考代书》:“词理明通,且验其状貌端良者,取定数名,开明年貌籍贯,投具认保状。”亦省作“认状”。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佥粮里》:“于开报点僉时,须验其人相貌奸良,家道厚薄,并令该粮房及里甲等保结,方许投递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