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调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chè diào ]撤职调离。
[ bù tiáo ]1.不协调。《汉书·元帝纪》:“阴阳不调,黎民饥寒。”《后汉书·章帝纪》:“比年阴阳不调,饥饉屡臻。”2.特指音调不和谐。《韩非子·难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不明,中期 之任也。”《汉书·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3.与人合不来。《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王逸 注:“调,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见憎於众也。”4.未得升迁。《汉书·张安世传》:“有郎功高不调。”颜师古 注:“调,选也。”5.犹言不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时京城不调少年相效,谓之拍弹。”宋 王禹偁《谢赐侄男大理评事表》:“伏以法寺美官,圣朝好爵,凡云选授,必择器能。岂期不调之材,遽忝起家之命。”宋 范仲淹《与中舍书》:“如子弟不调,或在襄邑作过逃来,即发遣他去,恐相负累,请仔细相度。”
[ bù tiáo tiē ]1.作梗,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2.不驯顺。
[ fēng tiáo ]1.人的品格情调。2.诗文的风格,格调。3.事物的风味特色。4.和协。5.风和顺。
[ fēng tiáo yǔ shùn ]风雨均匀 适度。《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武王伐纣…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后多用来指风雨及时,适合农作物的需要。
[ gǔ diào ]1.古代的乐调。2.比喻高雅脱俗的诗文、言论。常以称颂他人。3.见“古调诗”。
[ gǔ diào shī ]指 汉 魏 以来形成的古体诗。
[ bō diào ]分拨,调遣。
[ gōng diào ]古指力役税和征收织物的户税。《隋书·食货志》:“河北、河东 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
[ gěng diào ]难奏的曲调。
[ fán diào ]平庸的诗作或其格调。
[ bù zháo diào ]不合乐调。引申为不正派,没规矩。古名家本 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説一会那丈夫打凤的机关,使了些不着调虚嚣的见识。”孙芋《妇女代表》:“这个死媳妇,就象迷住了窍似的,这么不着调,吃饱了又走啦!”
[ dī diào ]1.(~儿)2.低的调门儿,比喻缓和的或比较消沉的论调。3.形容和缓而不张扬:这件事情最好做~处理。
[ dī diào zhào piàn ]色调浓重的照片。
[ cháng diào ]1.长期调和。2.平常戏狎。3.固定的音调。4.引申为陈旧的论调。5.定额赋税。6.按常规迁选官吏。
[ bié diào ]1.另一种风味。2.另一种曲调、格调。
[ fù diào ]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 bā shí sì diào ]我国宫调理论中,以十二律旋相为宫,构成十二均;每均都可构成七种调式,共得八十四调。理论上的八十四调,首先见于《隋书·万宝常传》及《音乐志》开皇 七年乐议中 郑译 的话。八十四调理论的提出,促进了律制的改革。宋 燕乐二十八调、七宫十二调,元 明 诸种宫调,都凭借八十四调的相互关系而明确了它们在十二律宫调体系中的确切音位。
[ dǎ chū diào rù ]犹言逛来逛去,荡进荡出。谓不务正业。
[ dǎ diào ]1.挑拨。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搽旦做打调科云] 李二,你来,我和你説,如今你那哥哥,还则是向着嫂嫂,你依着我,分开这家私者!”2.调笑。宋 刘昌诗《芦浦笔记·打字》:“街市戏謔,有打砌、打调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