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ào yù ]明白告诉(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使公众晓谕。
[ gào yù ]告示。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用诰谕,用刀枪,用书报,用煅炼,用逮捕,用拷问,直到去年请愿之徒,死的都是‘自行失足落水’,连追悼会也不开的时候为止,这才显出了新教育的效果。”
[ diàn yù ]用电报下达指示。亦指用电报下达的指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刚才我听见説,督署已接了电諭,将他定了军罪了。”
[ jiè yù ]1.告诫晓喻。2.指告诫与晓谕之类的文告。
[ chì yù ]1.皇帝的诏令。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敕諭分明,信誓殊重。”2.告戒晓谕。《汉书·东平王刘宇传》:“上於是遣太中大夫 张子蟜 奉璽书敕諭之。”颜师古 注:“约敕而晓告之也。”3.以敕书晓谕。《红楼梦》第五八回:“敕諭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姻。”
[ jiā yù hù xiǎo ]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同“家喻户晓”。
[ lái yù ]亦作“来喻”。对别人来信的敬称。
[ bù yán ér yù ]谕:旧时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 hóng yù ]旧时官吏上任时,用红纸缮写定期接任的布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八回:“新道臺择了接印日期,颁了红諭出去,到了良时吉日,便具了朝衣朝冠,到衙门接印。”
[ jiǎng yù ]1.皇帝对臣下褒奖、表彰。唐 慧能《坛经·宣诏品》:“其年九月三日,有詔奬諭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德庄诲后进》:“今日於上前得一二语奬諭,明日於宰相处得一二语褒拂,往往丧其所守者多矣。”《明史·张居正传》:“帝御平臺,召 居正 奬諭之,赐金币及绣蟒斗牛服。”2.称官长对下属的嘉奖。《封神演义》第七九回:“﹝ 姜子牙 ﹞奬諭三运官曰:‘运督军需,智擒 法戒,玄机妙算,奇功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