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ān què ]赤色的喜鹊。晋 王嘉《拾遗记·周》:“﹝ 周昭王 ﹞二十四年,涂修国 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皆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缉凤羽以饰车盖也。”后多用作信使的代称。唐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诗:“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清 唐孙华《送宫恕堂北上》诗:“昨朝丹鹊送君书,珠玉天边落咳唾。”
[ ā què ]象声词。喷嚏声。常用以表示背地里被人说及。
[ jīn què jìng ]指背面雕刻鹊形的铜镜。
[ jià què ]传说 牛郎、织女 分居天河两岸,每年七夕,喜鹊飞临天河,汇聚成桥,使之相会。事见《岁华纪丽·七夕》注引 汉 应劭《风俗通》。后因以“驾鹊”为七夕的典实。宋 吴儆《虞美人·七夕》词:“飞桥驾鹊天津阔,云驭看看发。”明 张煌言《七夕微雨》诗:“天上何常须驾鹊,人间那得似牵牛。”亦作“驾乌鹊”。清 洪昇《金环曲》:“至性由来动彼苍,一夜银河驾乌鹊。”
[ hé què ]1.古代名医和与扁鹊的并称。2.医和与扁鹊的并称。
[ jīng què ]受惊的乌鹊。比喻无处栖身的人。语本 三国 魏 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宋 苏轼《次韵蒋颖叔》:“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棹飘然影自随。”宋 苏辙《次韵知郡贾蕃大夫思归》:“得坎浮槎应有命,投林惊鹊且安枝。”
[ liàn què ]鸟名。属鸣禽类,体似鸲鹆而小。雄鸟有羽冠,尾部有两根长羽毛,头部黑色,发蓝色的光,背部深褐色。腹部白色。雌鸟背部和头部均褐色,羽冠不显著,尾部无长羽毛。生活在树林或竹林中,为捕食害虫的益鸟。其肉可以入药,能益气治风疾。以雄鸟尾羽特长,如拖练带,故又有带鸟、绶带鸟、寿带鸟、拖白练等异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练鹊》。
[ lú què ]1.古代良犬韩卢、宋鹊的并称。亦泛指良犬。2.鸟名。
[ jiū duó què cháo ]斑鸠抢占喜鹊窝。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 jiū jiàn què cháo ]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 jiū jū què cháo ]比喻强占他人的居处或措置不当等。
[ qīng què ]1.马名。2.道教传说中的神鸟。
[ luán què ]南朝 梁 庾肩吾《〈书品〉序》:“波迴堕镜之鸞,楷顾 雕陵 之鹊。”后以“鸞鹊”指书法优美。
[ qū què yíng qiáo ]《岁华纪丽》卷三引 汉 应劭《风俗通》:“织女 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后以“驱鹊营桥”指七夕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