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ǒng qí ]1.谓征伐之使归一统。2.统率;领导。
[ biān hù qí mín ]编入户籍的普通平民。
[ bái shǒu qí méi ]犹白首相庄。指夫妇到老犹相敬爱。
[ dì chǒu dé qí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 dà gài qí ]方言。亦作“大概其”。犹言大致;大体。
[ gǔ yuè qí míng ]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
[ bǐ liàng qí guān ]指同等看待。
[ bǐ yì qí fēi ]比喻夫妻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 fēn qí ]1.古时祭祀,将斋祭之物分献于各祖宗,谓之分斋。齐,“斋”的古字。2.分际,分寸。
[ jiàng qí ]指酱类食品和酱醋拌的小菜。齐,通“韲”。
[ jiāng qí ]对“田齐”而言,指 周 太公望 吕尚 所传 姜氏 一姓的 齐国。
[ bǐ qiě qí ]蒙语“必闍赤”的音译。元 代司文书之官。其职掌略同于 清 代的笔帖式。《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既奏,其所奉旨云何,令同列知而后书之簿;不明以告而輒书簿者,杖笔且齐。”原注:“旧作‘必闍赤’,今改。”清 梁章鉅《称谓录·笔帖式古称》:“案 汉 称令史,至 元 称笔且齐,辽 称南院郎君、南院掾史,又称敞史,皆今之笔帖式也。”参见“必闍赤”。
[ huǒ jì jìng ]传说中的一种宝镜名。
[ huǒ jì zhū ]1.宝珠的一种。一说,似珠的石。2.琉璃的别名。
[ huì qí ]齐集;聚齐。清 黄辅辰《戴经堂日钞·咸丰三年七月》:“所率领兄弟们,可行则行,不要尽等汇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本来各处办捐的老例,系先填一张实收,由捐局汇齐捐款,解到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