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ū lǐ ]施行礼教。汉 桓宽《盐铁论·诛秦》:“周 室修礼长文,然国翦弱,不能自存。”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故选将开边,劳来安集,加以纳款通和,布德修礼。”
[ xiū lì ]1.亦作“修励”。砥砺,磨砺。《魏书·崔亮传》:“而舅属当銓衡,宜须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復修厉名行哉!”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序》:“余何为者也,累忝臺郎,思勤坟典,用自修励。”2.谓尽力修行。前蜀 杜光庭《洋州宗夔令公本命醮词》:“荷乾坤覆载之慈,均气运陶甄之力,惟精修励,寅奉真灵。”
[ xiū lì ]1.制定。2.修建。3.修身而有所成就。
[ xiū liàn ]指道家修养练功、炼丹等活动。~内功,提高自身素质。
[ xiū liáng ]1.同“脩梁”。2.长梁。梁,木结构屋架中架在柱子上的长木。
[ xiū liè ]1.撰写出来。2.依次整理。
[ xiū lín yǎng zhǎo ]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 xiū lǐng ]1.同“脩领”。2.犹言治理。
[ xiū lìng ]1.同“脩令”。2.确定政令。
[ xiū lù ]1.同“脩路”。2.长路;远道。
[ xiū lǘ shì ]1.同“脩闾氏”。2.周代掌管王城里门的官员。主管宿卫﹑击更﹑追捕盗贼等事。
[ xiū luó ]梵语Asura的译音,“阿修罗”的省称。意译为“不端正”或“非天”,是古 印度 神话中的一种恶神,住在海底,常与天神战斗。佛教采用其名,把它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又列为轮回六道之一。
[ xiū luó chǎng ]古 印度 神话中的恶神修罗与天神战斗的场所。通常用以形容惨酷的场合。邹韬奋《抗战以来》附录:“在 兰州、西安、洛阳、綦江、曲江 等地,则竟有所谓‘集中营’和‘劳动营’,成为伤害青年身心的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