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án chǎi lǐ lán ]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同“沅芷澧兰”。
[ yuán zhǐ lǐ lán ]芷,一本作“茝”。澧,一本作“醴”。本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 yuán zhǐ xiāng lán ]本指生于沅湘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同“沅芷澧兰”。
[ yù lán ]1.落叶乔木,叶子倒卵形,花大,多为白色或紫色,有香气,花瓣长倒卵形,果实圆筒形。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
[ yù lán tāng ]浴于兰汤,即用香草水洗澡。古人认为兰草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
[ yī lán ]1.汉殿名。相传汉武帝诞生前,父景帝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崇兰阁,因改阁名为猗兰殿。后武帝生于此殿。见旧题汉郭宪《洞冥记》。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3.喻情操高洁之士。
[ yī lán cāo ]古琴曲名。多抒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情。
[ yú lán pén ]1.意译为救倒悬。旧传目连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盂兰盆经》。2.指农历七月十五日用于超度亡人的供器。3.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 yù zhěn lán tíng ]《兰亭》帖的一种。
[ yán lán ]谓谈得很融洽,情投意合。语出《易·击辞上》:“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 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得风字》诗序:“物我双致,匪石席以言兰;心口两齐,混污隆而酌桂。”
[ yàn lán ]燕姞 所生儿,名 兰。借指自己的儿子。
[ yàn mèng zhēng lán ]《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儵。余,而祖也。以是为而子,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名之曰 兰。”后以“燕梦徵兰”为妇人怀孕生男之典。唐 元稹《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诰》:“﹝ 吴氏 ﹞ 鲁 文在手,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而训子……宜受进封之恩,用表贯霜之节。可封 齐国太夫人。”
[ zhī lán ]1.指人体的脉络。2.毒草狼牙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狼牙》。
[ zǐ luó lán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或倒披针形,花紫红色,也有淡红、淡黄或白色的,有香气,果实细长。供观赏。2.这种植物的花。
[ zhī lán ]芝和兰是两种香草,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之室。
[ zhī lán shì ]《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即与之化矣。”后以喻贤士之所居。亦指助人从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