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īng xīn ]1.打定主意,存心。2.犹言想到。
[ xīng xìng tou tóu ]形容很高兴的样子。《红楼梦》第六七回:“赵姨妈 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六回:“外国人拿了字据,兴兴头头去见 弥轩,説明来意。”冰心《寂寞》:“从书店经过,便买了一把绸制的小国旗,兴兴头头的举着。”
[ xīng xíng ]1.因受感发起而实行。《孝经·三才》:“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於德义,而民兴行。”《汉书·元帝纪》:“五年春三月,詔曰:‘盖闻明王之治国也,明好恶而定去就,崇敬让而民兴行,故法设而民不犯,令施而民从。’”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君敦尚谦让,俾民兴行。”2.盛行;使之盛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元年》:“上好俭则国有餘财,下不僭则家有餘资,自然廉让兴行,盗贼鲜少。”鲁迅《花边文学·法令和歌剧》:“既积无量之福,又极视听之娱,现在未来,都有好处,这是向来兴行佛事的号召的力量。”
[ xīng xiū ]开始修建(多指规模较大的):~铁路。~水利。
[ xīng xù ]犹兴致。唐 王勃《上巳浮江宴》诗:“上巳年光促,中川兴绪遥。”清 张鹏翀《嘲春风》诗:“扫尽乱红无兴绪,强将餘力管杨花。”
[ xīng xué ]兴办学校,振兴教育:捐资~。
[ xīng yán ]1.语助词。2.指告谕。3.心有所感,而发之于言。
[ xīng yāo zuò guài ]比喻坏人进行捣乱,坏思想扩大影响。
[ xīng yāo zuò luàn ]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同“兴妖作怪”。
[ xīng yè ]1.发扬学术。2.复兴旧业。
[ xīng yù ]1.打比方。2.指诗歌创作手法的兴与比。兴为托物言志,喻为取他物作比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