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óng lì xiāng sǐ ]指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tóng liàng ]1.同等器量;与……器量相同。2.等量齐观。3.同样数量,等量。
[ tóng liáo ]旧时称同在一个官署任职的官吏。
[ tóng líng ]年龄相同或相近:我和新中国~。~人。
[ tóng liú ]1.诸水合流。2.引申指混杂、汇聚。3.相类似。4.犹同辈;同类。5.比喻同声气。
[ tóng liú hé wū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指言行与不良的习俗、世道相合。后用以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 tóng lù rén ]一路同行的人,比喻在某一革命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追随或赞同革命的人。
[ tóng lǚ ]同伴。《南史·江智深传》:“上宴私甚数,多命羣臣五三人游集,智深 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輒独蒙引进。”《旧五代史·晋书·郑云叟传》:“﹝ 郑云叟 ﹞好棋塞之戏,遇同侣则以昼继夜。”宋 何薳《春渚纪闻·点铜成庚》:“我年二十,无家,为道人,同侣三人,共学丹灶。”参见“同伴”。
[ tóng lún ]1.同一等第。《穀梁传·文公十八年》:“秋,公子遂、叔孙得臣 如 齐,使举上客,而不称介,不正其同伦而相介,故列而数之也。”2.同类。汉 贾谊《新书·等齐》:“君臣同伦,异等同服,则上恶能不眩於其下?”清 龚自珍《发大心文》:“当念众生现富单那形、鳩槃荼形、夜迦形,或人生中粗弊如畜,福力轻微,或生疣赘,五官不全,同伦讥厌,己亦厌苦,我当巧术而以度之。”3.同一道德标准。《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孔颖达 疏:“行同伦,伦,道也,言人所行之行皆同道理。”
[ tóng lùn ]1.一致的说法。2.犹同列,同等。论,通“伦”。
[ tóng luó ]我国古代部落名。回纥 诸部之一。唐 贞观 年间内附,于其地置 龟林 都督府。《新唐书·回鹘传下》:“同罗 在 薛延陀 北,多览葛 之东,距京师七千里而赢,胜兵三万。贞观 二年,遣使者入朝。久之,请内属,置 龟林 都督府,拜酋俟利发 时健啜 为左领军大将军,即授都督。安禄山 反,劫其兵用之,号‘曳落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