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zǐ ]古称品官之子弟。唐 孟郊《立德新居》诗之六:“品子懒读书,辕驹难服犂。”《新唐书·食货志五》:“光宅 元年……以六品、七品子为亲事,以八品、九品子为帐内,岁纳钱千五百,谓之‘品子课钱’。”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李德裕 ﹞由是以品子叙官也。”清 梁章鉅《称谓录·大员子女》:“品子,仕宦子弟也。”
[ pǐn zì fēng ]宋 代向上呈文时,以骈俪体作正文,另附手书小简,叫双书。后又附单纸直述所请内容。三者合成一封,叫“品字封”。
[ pǐn zì kēng ]军事上用于御敌的品字形土坑。
[ qián pǐn ]钱的质地、形制。元 吴莱《题毗陵承氏家藏古钱》诗:“我观泉志颇识钱,古今钱品不一传。”清 顾炎武《日知录·钱面》:“近年乃有别铸字於漫处者,天启 大钱始铸‘一两’字,崇禎 钱有‘户工’等字,钱品益杂,而天下亦乱。”
[ rén pǐn ]1.人的品质:~高尚。2.人的仪表:~出众。
[ shì pǐn ]1.士大夫的品行才学。2.士大夫的品第、等级。
[ líng pǐn ]物品中的上品。宋 宋祁《九日药市作》诗:“灵品罗贾区,仙芬冒闉舍。”明 李东阳《周原己席上题十月赏菊卷》:“神农 尝药,著灵品於方书;屈子 餐英,播遗芬於词苑。”宋 苏轼《寄周安孺茶》诗:“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
[ miào pǐn ]1.旧时品评书画、文物用语。谓精妙之作。2.好的人品。
[ qī pǐn chá ]1.七个等级的茶。2.金曾规定,七品官以上,其家方许饮茶。见《金史·食货志四》。后因称茶叶为“七品茶”。
[ qī pǐn huáng táng ]对县令的美称。《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他是想长念你的好处,人家把七品黄堂的前程都扔了,辞官不作,亲自到这个地方特为找你。”详“ 七品琴堂 ”。
[ qī pǐn qín táng ]封建时代对县令的美称。因县令官阶一般为七品,故云。
[ míng pǐn ]有名的产品、物品、作品等。
[ mián zhī pǐn ]用棉纱或棉线织成的布和衣物。
[ qí pǐn ]1.亦作“棊品”。围棋棋艺的等级。古代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从一品到九品,依次称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2.指下棋时所表现的态度作风。如:他的棋品很好。
[ qí pǐn ]1.棋手的品第;棋艺的等级。2.指下棋时所表现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