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ī dù ]1.才思器量。《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 年四十六,建安 二十二年卒”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吴书》:“肃 为人方严……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2.谓才思气度。《世说新语·赏誉》“严仲弼 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刘孝标 注引 晋 蔡洪《与刺史周浚书》:“严隐,字 仲弼 ……稟气清纯,思度渊伟。”3.考虑,思忖。宋 范仲淹《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思度,是和与不和,俱为大患。”
[ tǐ dù ]1.犹体制,格局。2.体格;身段。3.犹风度。4.察考;体味揣度。
[ wēn dù ]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增加或减少。
[ wēn dù biǎo ]测定温度的一种仪表。
[ qián dù ]1.见“前图”。2.前一次;上一回。
[ xiàn dù ]汉 时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 rè dù ]1.冷热的程度:物体燃烧需要一定的~。2.指高于正常的体温:打了一针,~已经退了。3.指热情:搞实验,要持之以恒,不能只有五分钟的~。
[ shī dù ]1.谓失去分寸。《管子·内业》:“忿怒之失度,乃为之图。”尹知章 注:“若忿怒过度,则常图而去之。”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八:“古之诫者,但恐湎淫失度尔。”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万历 后作小题文字,有谐謔失度,浮艷不雅者。”孙犁《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当然,年代久远,也容易传闻异词,毁誉失度。”2.犹言失去法度。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梁 孝元 世,有中书舍人,治家失度,而过严刻。”3.失态。汉 班固《西都赋》:“舍櫺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復稽。魂怳怳以失度,巡迴涂而下低。”《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贵妃﹞冠髮散乱,语言失度,错呼圣上为郎君。”
[ shī dù ]1.空气内含水分的多少,分为绝对湿度、相对湿度等。2.泛指某些物质中所含水分的多少:土壤~。
[ shéng dù ]谓牵引绳索以度过障碍或超越目标。
[ shuǎ tài dù ]怒气冲冲地吵闹或骂人。
[ tì dù ]佛教用语,指给要出家的人剃去头发,使成为僧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