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泥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shēn ní ]1.很深的泥泞。2.过于拘泥。
[ shěn ní ]1.亦作“沉泥”。沉入泥中。2.指沉积泥土。如:凡有需要蓄水、缓洪、沉泥、积肥的地方,都根据水势的情况,挖有大小形式不同的坑子。3.亦作“沉泥”。阻滞,不通畅。4.指仕途不通,不得官位的贤者。
[ shú ní ]经过踩炼的细泥。
[ mǒ xī ní ]和(huò)稀泥。
[ nìng ní ]烂泥。
[ sǎo ní mǐ ]扫取遗留在地的米粒。
[ shuǐ ní ]俗称洋灰。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常用的硅酸盐水泥用石灰石、黏土等混合煅烧后,加入适量石膏研细制成。与水拌和后,在空气与水中能逐渐变硬。
[ liǔ yè jīn zhàng ní ]用金线绣柳叶图纹的障泥。
[ mù diāo ní sù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或静止不动。也说泥塑木雕。
[ mò ní ]古代戏剧角色名。简称“末”。
[ qiáng shàng ní pí ]1.谓微贱的附着物。元 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媳婦兒是牆上泥皮。”2.以喻妾。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可正是堂上的糟糠,休猜作牆上泥皮。”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二折:“你可休覷的微賤看的容易,莫把這堂中珍寳,你可休看承做牆上泥皮。”
[ qǐng ní ]《后汉书·隗嚣传》:“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后以“请泥”为请求守关的典实。
[ qín ní ]燕子筑巢所用的草泥。
[ shí ní ]石粉与泥土的混合物,古代封禅时作封泥用。
[ suàn ní ]捣得非常烂的蒜,用来拌菜或蘸菜吃。
[ qīng ní ]1.古时用以封缄文书、器皿的青色粘土。《东观汉记·邓训传》:“又知 训 好以青泥封书……还过 赵国 易阳,并载青泥一穙,至 上谷 遗 训。”晋 王嘉《拾遗记·夏禹》:“禹 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於前,玄龟负青泥於后…… 禹 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云笈七籤》卷七:“时出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2.相传神仙服食的一种泥浆、泥土。晋 葛洪《神仙传·王烈》:“石中有一穴口,径阔尺许,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 取泥试丸之……气如粳米饭,嚼之亦然。”《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岂知神仙窟宅,每遇三千年纔一开底里,迸出泥来,叫做‘青泥’,专是把与仙人做饭喫的。”3.即 青泥城。《晋书·安帝纪》:“赫连勃勃 大败王师於 青泥 北。”参见“青泥城”。4.指 青泥岭。唐 李白《蜀道难》诗:“青泥 何盘盘,百步九折縈巖峦。”五代 王周《路次覆盆驿》诗:“曾上 青泥 蜀 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清 吴伟业《送吴门李仲木出守宁羌》诗:“黑水 分 榆柳,青泥 老 驌霜。”参见“青泥岭”。5.古驿站名。在 青泥岭 上。唐 元稹《青云驿》诗:“昔游 蜀 门下,有驛名 青泥。”
[ qīng ní bǎn ]地名。即 青泥岭。
[ qīng ní chéng ]古地名。在今 陕西 蓝田县 南。
[ qīng ní fàn ]道家服用的食品。为石髓一类东西。
[ qīng ní lǐng ]岭名。在今 甘肃省 徽县 南。历来为 甘 陕 入 蜀 之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