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ǐ xuē ]1.革除。明 胡应麟《诗薮·宋》:“六一 虽洗削‘西崑’,然体尚平正,特不甚当行耳。”2.磨刀。清 钱谦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赠右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谥忠烈杨公墓志铭》:“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匭中,三年而后止。”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之四:“卖浆及洗削,奋起彯华缨。”参见“洒削”。
[ xǐ xīn ]1.洗涤心胸。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2.比喻改过自新。
[ xǐ xīn dí lǜ ]指涤除私心杂念,比喻彻底改悔。
[ xǐ xīn gé miàn ]清除坏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改过自新。宋辛弃疾《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自今以始,洗心革面。”
[ xǐ xīn huí miàn ]比喻彻底悔改。同“洗心革面”。
[ xǐ xīn jīng ]《易经》的代称。因《易·繫辞上》有“圣人以此洗心”句,故称。
[ xǐ xīn táng ]古代用茅草根熬制的一种糖。
[ xǐ xuě ]除掉(耻辱、冤屈等):~国耻。
[ xǐ yǎn ]1.犹拭目。谓仔细看。2.谓观赏秀美的景色。
[ yǎn lèi xǐ miàn ]泪流满面。形容极端悲痛。宋 王銍《默记》卷下:“李國主 歸朝後與 金陵 舊宫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宋 陆游《避暑漫抄》:“韓玉汝 家有 李國主 歸朝與 金陵 舊宫人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
[ xuè xǐ ]像用血洗了某个地方一样,形容残酷而大规模地屠杀。
[ yǐ shuǐ xǐ xuè ]指消除冤仇,以求和好。
[ yǐ xuè xǐ xuè ]洗:洗雪。用仇敌的血来洗雪血仇。指杀敌报仇。
[ zhuó xǐ ]洗涤;洗沐。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乃使使者以梓宫招魂幽野,於是丹虵自水濯洗,入於梓宫,其浴处有遗髮焉。”宋 周密《志雅堂杂钞·阴阳算术》:“江 西一术者,其言极神。前日来,尝扣之。云此人不出今年必再来,尚可濯洗一番,然自此以往,凶不可言矣。”《<李瑛诗选>自序》:“又曾在 滇 南边境,用 红河 水濯洗我积满硝烟尘土的绑腿和背囊。”
[ zhān xǐ ]1.同“霑洗”。2.沾湿洗涤。
[ zhāo xǐ ]昭雪;洗清。唐 权德舆《世祖封不义侯议》:“﹝时君﹞则当録念功用,昭洗瑕秽。”宋 苏辙《代李谏议谢二府启》:“不竢辩明,坐获昭洗,枯根再生於时雨,败舟获济於惊澜。”《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虽如 吕公著 …… 王古 辈,尚未沾昭洗之泽,其他可不言而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