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考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tóng kǎo shì guān ]元 代称科举考试时协同考试官工作的官员。相当于 明 清 的副主考。
[ wáng kǎo ]1.对已故祖父的敬称。2.对已故父亲的敬称。
[ wǔ kǎo ]唐 宪宗 时,规定谪贬的官员须经五次考核方可调任。
[ qiǎn kǎo ]贬谪传考。
[ xiān kǎo ]《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后以“先考”称亡父。亦以“先考”称别人的亡父。
[ xià kǎo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怒曰:‘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宋 张栻《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2.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 quán kǎo ]考核选拔。
[ rú sàng kǎo bǐ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着急和伤心(现多含贬义)。《尚书·舜典》:“百姓如丧考妣。” 考妣(bǐ):死去的父母,古时也称在世的父母。
[ tōng kǎo ]汇总考核古今典章制度依次叙述的书籍,常以通考名之。如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人徐乾学的《读礼通考》等。亦作《文献通考》的简称。
[ xiàn kǎo ]即县试。
[ xùn kǎo ]亦作“讯栲”。拷问;刑讯。
[ xì kǎo ]拘留拷问。《后汉书·寇恂传》:“建武 二年,恂 坐繫考上书者免。”《后汉书·张晧传》:“时 清河 赵腾 上言灾变,讥刺朝政,章下有司,收 腾 繫考。”
[ xiǎo kǎo ]学校中举行的规模较小的或临时性的考试(跟“大考”相对)。
[ xiào kǎo ]1.核实考察。2.唐代官名。属吏部,主管考核官员功过。
[ xiàn kǎo ]即显考。指亡父。
[ suì kǎo ]1.古代每年对官吏政绩的考核。《北史·楼宝传》:“时边事屡兴,人多流散,及 寳 至,稍安集之,残坏旧宅,皆命葺构,人归继路,岁考为天下最。”2.明 代提学官和 清 代学政,每年对所属府、州、县生员、廪生举行的考试。分别优劣,酌定赏罚。凡府、州、县的生员、增生、廪生皆须应岁考。《初刻拍案惊奇》卷十:“目今提学要到 台州 岁考,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儒林外史》第十九回:“他便收拾行装,去应岁考。”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俗语说:‘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我既非秀才,又要周考,真是为难。”
[ tóu kǎo ]报名应试:~高等学校。
[ wáng kǎo ]先父,去世的父亲。
[ tuī kǎo ]1.追究考查。2.推求考察;推求查考。
[ wén kǎo ]周文王 死后,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