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é tóu xiē wěi ]指蛇蝎之毒。蛇之毒在牙咬,蝎螫毒在尾刺,故称。亦泛指毒害人的东西。唐 卢仝《忆金鹅山沈山人》诗之一:“暫時上天少問天,蛇頭蝎尾誰安著。”宋 邵雍《感事吟》:“蛇頭蝎尾不相同,毒殺人多始是功。”
[ shé tuì ]如蛇之倒退而行。常用以喻险地难行。
[ shé tuì ]中药上指蛇蜕下来的皮,用来治惊风、抽搐、癫痫等。
[ shé tūn xiàng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 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后以“蛇吞象”形容贪婪之甚。
[ shé wěi ]1.绵延曲折貌。2.从容自得貌。
[ shé wú tóu ér bù xíng ]比喻众人没有首领,就不能有所动作,做不成事情。
[ shé xián ]1.亦作“虵衔”。即蛇含。2.谓蛇衔珠报恩。典出《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隋侯见大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隋侯之珠,盖明月珠也。”宋薛季宣《读邸报》诗:“豺祭如生兽,虵衔欲报珠。”
[ shé xiāng hǔ luò ]谓野兽出没的地方。
[ shé xīn fó kǒu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shé xíng ]1.全身伏在地上,曲折地爬着前进。2.像蛇一样蜿蜒曲折前行:小溪~,绕林而过。
[ shé xíng lín qián ]比喻行动极为谨慎隐蔽。汪东《刺客校军人论》:“刺客者,懷彈丸,淬匕首,蛇行鱗潛,如螳螂之捕蟬,恐其有警而飛翔。”
[ shé xíng shǔ bù ]形容胆小谨慎。清 新 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雖小道亦有可觀,但我見賢弟蛇行鼠步,鬼鬼馬馬,無文無氣,不過想你學些正經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