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ù ǒu yì guān ]木偶而着衣冠。喻装模作样。
[ luǒ xiù xuān yī ]挽起衣袖。多表示有所动作。元 马致远《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脱巾露頂,裸袖揎衣。”亦省作“裸袖”。《水浒传》第四回:“智深 裸袖道:‘團魚洒家也吃,甚麽“鱔哉”。’”
[ piān yī ]两色合成之衣。《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杜预 注:“偏衣,左右异色,其半似公服。”清 洪颐煊《读书丛录》:“《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偏衣,谓间色不正之衣。”
[ jiǎn yī ]1.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2.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hé chéng xǐ yī fěn ]洗涤用品,用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粉粒状,用于洗涤衣服、织物等。通称洗衣粉。
[ jiǔ yī ]1.以镌镂金银为饰的酒盏。 唐 司空图 《长亭》诗:“梅雨和乡泪,终年共酒衣。”2.酒迹渍染之衣。
[ jīn jué yī máng ]比喻君父离弃其子。语本《左传·闵公二年》:“衣之尨服,远其躬也;佩以金玦,弃其衷也。服以远之,时以閟之;尨,凉;冬,杀;金,寒;玦,离。”清 钱谦益《王奉尝烟客七十寿序》:“使天下后世,通知两朝慈孝,君父无金玦衣厖之嫌,储贰无黄臺瓜蔓之恐。”
[ jīn lǚ yī ]1.以金丝编织的衣服。南朝 梁 刘孝威《拟古应教》诗:“青铺緑琐琉璃扉,琼筵玉笥金缕衣。”宋 崔公度《金华神记》:“女子笑曰:‘君怯耶!’即以金缕衣置肩上,生稍安。”清 黄遵宪《锡兰岛卧佛》诗:“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啟颜?”2.曲调名。唐 杜牧《杜秋娘诗》:“秋 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自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錡 常唱此辞。”
[ jīn lǚ yù yī ]汉代用金丝连缀玉片制成的贵族葬服。有金、银、铜缕的分别,用金缕的等级最高。1968年在河北满城发掘的中山靖王刘胜(汉武帝异母兄)夫妇两座墓葬,各有金缕玉衣一件。
[ lǐ yī ]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宋 王禹偁《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 jū yī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九嫔及卿妻亦服之。其色如桑叶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