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ào jià ]1.(~儿)做买卖的人向顾客说出货物的售价:漫天~,就地还钱。2.比喻谈判或接受某项任务时向对方提出条件。
[ yào jià huán jià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yào jiàn ]1.重要的文件。2.重要的条件;主要的条件。
[ yào jié ]1.犹言切合礼节。2.立节。谓自身按照节义的要求去做。
[ yào jié ]结合;邀引交结。《左传·文公十二年》:“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诸执事以为瑞节,要结好命。”《宋书·索虏传》:“初,亡命 司马楚之 等藏窜 陈留 郡界。虏既南渡,驰相要结,驱扇疆埸,大为民患。”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酷吏以击剥为声,上多以为能;贪吏以要结为事,上多为所中。”清 恽敬《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斾自 江西 移 湖南,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先生岂人人被之泽,以要结之哉?”
[ yào jīn ]1.冲要的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2.比喻显要的地位或官职:位居~。
[ yào jǐn ]1.重要:这段河堤~得很,一定要加强防护。2.严重:他只受了点儿轻伤,不~。3.急着(做某件事):我~进城,来不及细说了。
[ yào jìn ]谓显要而接近皇帝。亦指身居要位的近臣。
[ yào jù ]1.重要而繁剧。唐 白居易《策林·大官乏人》:“如此则良能之材必足用矣,要剧之职不乏人矣。”《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侍从官》:“如御史中丞、諫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俱要剧,尚不在此数。”2.指要职。《新唐书·李绛传》:“洎 林甫、国忠 得君,专引倾邪之人,分总要剧。”宋 欧阳修《与刁景纯学士书》:“丈丈位望并隆,然平生亦尝坎軻,数年以来,方履亨涂、任要剧。”3.指政务烦剧的重要部门或地区。宋 陆游《给事中制》:“惟精敏不懈可以统治要剧,惟刚方不苟可以辨白是非。”宋 曾巩《贺台州曾直阁启》:“早践清华,屡当要剧;民依愷悌之政,吏畏道德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