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 xiàng ]贫气不大方的样子;穷酸的样子。
[ pín xiàng ]1.贫民聚居的小巷。2.明清时代常熟对丐户聚居之处的称呼。详“贫子”。
[ pín xīn ]使心纯清。谓不以外物累其心。
[ pín xuè ]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等明显低于正常值时,叫贫血。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苍白、易疲劳、心跳气短、食欲不振、头晕头疼等。
[ pín yǒu ]贫穷的友人。《汉书·货殖传》:“﹝ 陶朱公 ﹞十九年之间三致千金,而再散分与贫友昆弟。”明 叶绍袁《亡室沉安人传》:“君曰:‘贫友以急告而不能周,愧也。’即脱簪珥鬻数十金予之。”清 孔尚任《答张谐石书》:“僕本贫官,又交贫友,有心无力,自蹈菲薄。”参见“贫交”。
[ pín yuē ]1.贫穷。《左传·昭公十年》:“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宋书·后妃传·孝懿萧皇后》:“初,高祖 微时,贫约过甚,孝皇 之殂,葬礼多闕。”宋 洪迈《夷坚乙志·阳大明》:“明 谢曰:‘身居贫约,且在父丧,不敢覬富寿也。’”清 程先贞《和萧韩坡谒夷齐庙》:“扣马一言违,何如贫约死。”2.指穷困的人。元 欧阳玄《元赠奉议大夫枢密院判官骁骑尉追封浦江县子郑府君墓碑铭》序:“性勤俭,任事不惮劳,有餘即好施,见里之贫约,必思有以賑之。”3.简朴。《新唐书·虞世南传》:“世基 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 世南 躬贫约,一不改。”
[ pín zhì ]贫贱而年少。《辽史·逆臣传中·海思》:“会同 五年,詔求直言。时 海思 年十八,衣羊裘,乘牛诣闕。有司问曰:‘汝何故来?’对曰:‘应詔言事。苟不以贫稚见遗,亦可备直言之选。’有司以闻。”
[ pín zǐ ]1.贫民;乞儿。2.贫穷的儿子。3.明清时代,常熟对丐户男子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