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ī chǎn ]1.财产。2.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或其他权利。分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财产等。
[ zī chǎn fù zhài biǎo ]会计定期核算时以货币形式总括地反映企业的资金运用及其来源的报表。表中采用资产和负债两方的平衡式,资产方表示资金的运用,负债方表示资金的来源。从表上可以分析企业的财务情况和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
[ zī chǎn jiē jí ]占有生产资料,使用雇佣劳动,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阶级。旧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 zī chǎn jiē jí gé mìng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zī chǎn jiē jí mín zhǔ gé mìng ]简称民主革命。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和无产阶级领导的两种。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革命。历史上第一次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俄国1905年的革命。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生的,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民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这种革命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彻底完成,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道路,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 zī chǎn jiē jí yōng sú zhèng zhì jīng jì xué ]1.世纪之交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间阶级斗争的激化而产生。创始人是法国的萨伊和英国的马尔萨斯。这种经济学流派很多,其实质是将古典经济学理论庸俗化,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 zī chéng ]1.谓蓄纳。2.接受,继承。
[ zī dé ]1.涵育德性。2.明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
[ zī dì ]1.资历和地位。2.资质,天赋。
[ zī diào ]财赋。《晋书·桓温传》:“以国无他衅,遂得相持弥年,虽有君臣之跡,亦相羈縻而已,八州士众资调殆不为国家用。”《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引此文,胡三省 注曰:“资,财也。调,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