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ìng shēn ]指男子被阉割。明 杨琏《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疏》:“忠贤 本市井无赖,中年浄身,夤入内地。”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监·阉幼童》:“正统 间,福建 总兵 寧阳侯 陈懋,进浄身幼男百八人收之。”
[ pò shēn ]指青年女子或男子第一次性交。
[ mén li chū shēn ]出身于具有某种专业或技术传统的家庭或行业:说到变戏法,他是~。
[ méi shēn ]1.终身。《老子》:“没身不殆。”《汉书·息夫躬传》:“今单于以疾病不任奉朝贺,遣使自陈,不失臣子之礼。臣 禄 自保没身不见 匈奴 为边竟忧也。”隋 王通《中说·问易》:“刘炫 问《易》,子曰:圣人於《易》,没身而已,况吾儕乎?”明 沉鲸《双珠记·狱中冤恨》:“饮痛啣寃,没身难泯。”2.犹言将自身没官。《隋书·东夷传·倭国》:“其俗杀人强盗及姦皆死,盗者计赃酬物,无财者没身为奴。”3.犹投身。《梁书·处士传序》:“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 lù shēn ]杀身。宋 江万里《宣政杂录》:“又一本,在厅事照壁上,隔六年有戮身之祸。”
[ qián shēn ]1.本为佛教用语,指前世的身体,今指事物演变中原来的组织形态或名称等:人民解放军的~是工农红军。2.(~儿)上衣、袍子等前面的部分;前襟。
[ qì shēn ]1.犹舍身。2.谓不顾自身的名声。
[ qì zhì yí shēn ]指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
[ qín shēn ]劳苦其身,谓努力于职事以致身体劳苦。《国语·晋语七》:“文子 勤身以定诸侯,至於今是赖。”宋 司马光《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事无大小,关於祖宗者,未尝不勤身苦体,小心翼翼,以奉承之。”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令与弟 怙 同师。勤身鋭虑,大异往昔,三年游泮。”
[ qīng shēn ]1.身体向前倾。多形容对人谦卑恭顺。《后汉书·隗嚣传》:“嚣 素谦恭爱士,倾身引接为布衣交。”《旧唐书·窦建德传》:“﹝ 竇建德 ﹞每倾身接物,与士卒均执勤苦,由是能致人之死力。”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上:“艺祖 既天姿英特,问其年,復亥生也。永德 大喜,倾身事之。”明 高启《南宫生传》:“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2.竭尽全力。《史记·酷吏列传》:“周阳侯 始为诸卿时尝繫 长安,汤 倾身为之。”《后汉书·郭太传》:“乡里有忧患者,淑 輒倾身营救,为州閭所称。”清 方苞《孙徵君传》:“而 奇逢 独与 定兴 鹿正、张果中 倾身为之。”
[ rán ròu shēn dēng ]用铁钩钩皮肤,钩上遍挂灯盏,贮油燃点。一种假借或误解佛教的“无义苦行”。《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禁僧俗捨身、断手足、炼指、掛灯、带钳之类幻惑流俗者”元 胡三省 注:“掛灯者,裸体,以小铁鉤徧鉤其肤,凡鉤皆掛小灯,圈灯盏,贮油而燃之,俚俗谓之燃肉身灯。”
[ rén bǎi qí shēn ]百其身:自身死一百次。别人愿意死一百次来换取死者的复生。表示对死者极沉痛的悼念。
[ sān shēn ]1.传说海外有国,国人一首三身。2.佛教语。说法不一。通常指法身、报身和化身(或应身)。乃成佛所证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