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ù wú zūn zhǎng ]不把尊长放在眼里。形容狂妄无礼。
[ mù cháng ]1.犹牧主。2.牧场的长官。
[ màn cháng ]1.犹容长。2.长;很长。3.谓拉长,延长。
[ móu zhǎng ]谋划长久之计,作长远打算。
[ qī cháng bā duǎn ]形容高矮、长短不齐。也指不幸的事。
[ qī duǎn bā cháng ]犹言是非好歹。
[ pái cháng ]俳优的头目。明 沉德符《野获编·园陵设教坊》:“嘉靖 二十七年,增设伶官、左右司乐,以及俳长、色长。”
[ pái zhǎng ]民兵或部队中率领一排战士的军官。
[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 ]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
[ rì jiǔ suì cháng ]见“日久天長”。
[ rì jiǔ tiān cháng ]时间长,日子久:~,养成坏习惯就不好了。
[ sān cháng ]1.北魏 地方基层行政官吏党长、里长、邻长的合称。《魏书·高祖纪下》:“初立党、里、邻三长,安民户籍。”《魏书·食货志》:“魏 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2.阴阳家指年月日之首。《隋书·艺术传·萧吉》:“《阴阳书》云:‘年命与岁月合德者,必有福庆。’《洪范传》云:‘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主王者。’经书并谓三长,应之者,延年福吉。”《隋书·艺术传·萧吉》:“而本命为九元之先,行年为三长之首,并与岁月合德。”3.三种长处。《旧唐书·刘子玄传》:“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宋 陆游《史院书事》诗:“皇祖圣謨高万古,诸贤直笔擅三长。”4.汉 郭笃、王宏、平陶 三人表字皆有“长”字,合称“三长”。宋 马永易《实宾录》卷三:“郭篤 字 长信,与从舅 扶风郡 王宏 字 长文,平陶 字 长材 相善,并知名,海内号 太原 有‘三长’焉。”
[ sān cháng shàn yuè ]佛教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斋戒之月。于此三月尤须作善以要福。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寅、午、戌月,世人多斋素,谓之‘三长善月’。其事盖出於佛书。云大海之内,凡有四洲,中国与四夷特 南赡部 一洲耳。天帝之宫有一镜,能尽见世间人之所作,随其善恶而祸福之。轮照四洲,每岁正、五、九月,正在南洲,故竞作善以要福。至 唐高祖 武德 二年,遂詔天下,自今正月、五月、九月不行死刑,禁屠杀。”参阅“三长月”。
[ sān cháng sì duǎn ]1.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长两短”。2.犹闲话,坏话。
[ shàn cháng ]在某方面有专长:他~书法。
[ shào zhǎng ]1.稍微长久。晋 陶潜《与殷晋安别》诗:“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逯钦立 注:“少长,少久。”《晋书·袁乔传》:“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2.年少的和年长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羣贤毕至,少长咸集。”3.从年少到长大。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二:“﹝ 张希望 ﹞笑曰:‘吾少长以来,未曾知此事,公毋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