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ǐng zū ]旧时以实物或劳力顶替地租。舞剧《<白毛女>主旋律乐谱·剧情说明》:“喜儿 在 黄 家受尽虐待,坚强不屈。在 黄 家顶租干活的 张二婶,不时地关心着 喜儿。”
[ dǐng zuǐ ]顶撞;争辩(多指对尊长):小孩子不要跟大人~。
[ dǐng zuì ]1.代替别人承担罪责。2.抵罪:罚不~。
[ chū dǐng ]指把自己租到的房屋转租给别人。
[ hóng dǐng ]红顶子,清代官帽的特有款式。
[ hóng dǐng zǐ ]1.红色的帽顶子。清 代官服,礼帽上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顶子以区别官阶,一、二品官员戴红色珊瑚珠的顶子。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四:“严复 用古文译书,正如前 清 官僚戴着红顶子演说,很能抬高译书的身价,故能使当日的古文大家认为‘骎骎与晚 周 诸子不相上下’。”2.借指高官。《中国民间故事选·叛徒李四一》:“僧王 笑笑:‘哼,李四一 能悔过就好,只要今后能为朝廷出力,少不了你的红顶子。’”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五:“嫂子,你就别难过了!愿你称心如意地直到你 金娃 戴红顶子!”
[ jué dǐng ]1.山的最高峰:会当凌~,一览众山小。2.副词。最;极端:~聪明。
[ kāi dǐng fēng chuán ]比喻敢于跟困难或险恶的境遇作斗争。《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1期:“实事求是地提出问题,抨击错误倾向,开顶风船,这种精神是值得敬佩的。”《光明日报》(1984年12月8日):“他办事有主意,不怕开顶风船,也不怕丢乌纱帽。”
[ fán xiāng dǐng lǐ ]犹言烧香磕头。
[ fēng dǐng ]1.植株的顶芽停止生长。2.建筑物顶部建成,表示建筑物结构工程完成:大楼已经按期~。3.指限定最高数额:奖金不~。
[ āi sān dǐng wǔ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 ái sān dǐng sì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ái sān dǐng w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 fén dǐng ]1.焚香顶礼。2.佛教徒焚灼头顶。表示虔诚奉佛。
[ fén xiāng dǐng lǐ ]犹焚香礼拜。
[ juàn péng dǐng ]1.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其特点是两坡交接处成弧形曲面,无明显屋脊。2.我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特点是两坡相交处成弧形的曲面,无明显屋脊。
[ kōng dǐng zé ]古代一种空顶的童冠。《后汉书·刘盆子传》“盆子 时年十五…… 侠卿 为制絳单衣、半头赤幘”唐 李贤 注:“半头幘,即空顶幘也,其上无屋,故以为名。”
[ liàn dǐng ]以香、艾置于头顶烧灼供佛,为僧徒修炼苦行之一。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鍊顶。”唐 无名氏《大唐传载》:“薛汝丹 家在 南岳,常与一僧知闻,其僧每年以香鍊顶供养佛,至八十餘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