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liú ]谓对犯五刑之罪者从宽处理,施以流放之罚。
[ wǔ liǔ xiān shēng ]1.晋陶潜的别号。2.泛指志趣高尚的隐士。
[ wǔ liù liù qī ]语出《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后因以称学生。
[ wǔ lóng ]1.远古传说中的五个部落首领。2.古代传说中五个人面龙身的仙人,道教称为五行神。3.誉称同时以才名著闻的五人。(1)指汉公沙穆五子。
[ wǔ lóu ]西汉 末以 张文 为首领的农民起义军的称号。
[ wǔ lòu ]1.谓第五更,天将明时。唐 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唐 黄滔《贻张蠙同年》诗:“驱车先五漏,把菊后重阳。”2.借指一整夜。《西游记》第六一回:“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参见“五更”。
[ wǔ lù ]1.春秋 时地名。(1)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乞食於野人。”杜预 注:“五鹿,卫 地。”(2)晋 地。即 五鹿墟,又名 沙鹿。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杜预 注:“五鹿,晋 邑。”2.指 西汉 五鹿充宗。(1)《汉书·朱云传》载,充宗 通晓 梁立《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清 王涛《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2)《汉书·佞倖传·石显》:“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牢 邪 石 邪,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3.复姓。
[ wǔ lù ]1.亦作“五輅”。(1)古代帝王所乘的五种车子,即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2.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
[ wǔ lǚ ]周 代军队编制,以五旅为一师。见《周礼·地官·小司徒》。亦泛指师众。
[ wǔ lǜ ]五言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见〖律诗〗。
[ wǔ lǜ ]指耳、目、口、鼻、心五种器官的感觉。
[ wǔ lún ]封建时代称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 wǔ lún ]1.即五体。2.佛教谓眼有血、风、气、水、肉五轮。因用以指眼睛。3.指佛手掌五指。
[ wǔ lún bā guāng zuǒ yòu liǎng diǎn shén shuǐ ]见“五轮八光左右两点瞳人”。
[ wǔ lún bā guāng zuǒ yòu liǎng diǎn tóng rén ]旧小说中对眼睛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