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 jì ]1.见“餘跡”。2.亦作“餘蹟”。犹遗迹。死去的人或前代遗留的痕迹。
[ yú jī ]多馀积蓄。《管子·八观》:“民毋餘积者,其禁不必止。”《后汉书·刘表传》:“在 荆州 几二十年,家无餘积。”清 吴伟业《松鼠》诗:“早幸官吏租,督责无餘积。”
[ yú jí ]指文集正续编外残剩诗文的集子。清 蒯光典《<亭林馀集>跋》:“右 亭林先生 餘集一册,乃 乾隆 间 长洲 彭进士 绍升 得其原稿栞行者也。迄今百餘年,印本日稀。”
[ yú jì ]指无须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艺、技能。
[ yú jì ]事后还依然存在的恐惧:心有~。悸(jì):恐惧,心跳。
[ yú jiào ]残留性命的人。指劫后的遗民。
[ yú jīn ]1.指细小水流。2.指残留的唾液。
[ yú jǐng ]1.残留的光辉。《文选·潘岳<秋兴赋>》:“听离鸿之晨吟,望流火之餘景。” 李周翰 注:“流火,心星也。秋,心星西下将没,故有餘景也。”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歌响未终,餘景就毕。” 唐 陆贽 《月临钟湖赋》:“临远峯而欲落,沉餘景而犹满。”2.馀日;残生。 宋 沉辽 《奉酬伯昌志国所示古调》诗:“餘景避世讙,栖迟在丘壑。”
[ yú juàn ]亦作“餘睠”。谓不尽的顾眷、关心。睠,同“眷”。
[ yú jùn ]1.吃剩馀的食品。2.比喻前人用过的陈词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