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duàn ]1.物品等卖出以后,所有权转移对方,卖主不得回赎。2.卖光,卖尽。
[ mài ēn ]谓以小恩小惠收买他人。《三国志·吴志·张温传》:“靖 兵众之势,干任之用,皆胜於 贾原、蒋康,温 尚不容私以安於 靖,岂敢卖恩以协 原 康 邪?”《新唐书·藩镇传·刘济》:“今天子诛 承宗,而 燕 无一卒济 易水 者,正使 潞 人卖恩於 赵,贩忠於上。”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章郇公 在中书。欧阳文忠公 初自 夷陵 县令贬所回,復馆职,通判 滑州。以书与公求一郡,公答之,无可意。文忠 不悦。俄而擢知諫院,一年中歷三司,直 龙图,为学士、河朔 都转运。文忠 始服公非卖恩者。”
[ mài ér tiē fù ]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儿女卖给别人。
[ mài fǎ ]1.谓贪赃枉法。2.谓耍花样,取巧。
[ mài fāng shì chǎng ]市场上商品供不应求,卖方处于有利地位并对价格起主导作用的现象(跟“买方市场”相对)。
[ mài fǎng ]谓受贿之后放掉所访捕的人犯。
[ mài fàng ]受贿私放。明 李开先《中宪大夫思州府知府梧冈王君墓志铭》:“君至 江油 等处,访知旧弊,乃官取羡餘,卖放大户。”《隋唐演义》第三三回:“将军讲得有理,只不要路上卖放了,又来我们集上做贼。”《清史稿·食货志六》:“至是,御史 晋昌 復言巡役勒索,胥吏卖放,特派 满 汉 御史各一,专司稽查,一年而代。”
[ mài fēng liú ]谓妇女浓妆艳抹,卖弄姿色以诱人。
[ mài fēng qíng ]指女子卖弄姿色。
[ mài fù ]封建时代服丧未满三年的寡妇,由夫家收受财物而同意再嫁,叫“卖服”。《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内有偦 丑驴 身死,未及週年,知得 张 亲家卖服。”
[ mài fù chà pín ]指对于富人,得钱便予以免除差役;对于穷人,便任意征派劳役。
[ mài fù ]汉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 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 长门宫,愁闷悲思。闻 蜀郡 成都 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 相如、文君 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 相如 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 復得亲幸。”后以“卖赋”泛指卖文取酬。
[ mài gāo yào ]1.比喻说大话、吹牛皮。2.比喻卖关子。
[ mài gōng fū ]旧社会里被人雇佣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