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ín guì jūn qīng ]人民比君主更重要。这是民本思想。
[ míng jūn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唐 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明 刘基《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2.舞名。宋 乐史《绿珠传》:“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 sān jūn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成公、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明 杨慎《季文子三思》:“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左氏 侈然称之。”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刘淑、陈蕃。《后汉书·党锢传序》:“竇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蔡伯喈 评之曰:陈仲举 彊於犯上,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元礼 居八俊之上。”清 王晫《今世说·德行》:“时论其(严顥亭)名,在三君八俊之间。”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陈谌。《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字 季方,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唐 张说《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韦嗣立)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扶阳 二相,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邹元标 和 顾宪成。见《明史·赵南星传》。5.指三茅君。唐 陆龟蒙《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三茅君”。
[ sān máo jūn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茅衷。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后名 三茅山,简称 茅山,在今 江苏 句容县),得道成仙,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
[ shē tài jūn ]通俗小说《杨家将》中的人物。北宋名将老令公杨继业之妻。诸子殉国后,她以百岁高龄挂帅出征,抵御西夏侵略。后常用以比喻老年女英雄。
[ shén jūn ]1.神灵;神仙。《韩非子·说林上》:“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相王作辅,自然湛若神君。”宋 苏轼《醴泉观真靖崇教大师真赞》:“北方有神君,出内冈与冥。”清 金兆藩《宫井篇》:“想像神君领玉霄,青天碧海梦迢迢。”2.旧时对贤明官吏的敬称。《后汉书·荀淑传》:“出补 朗陵侯 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陈书·孔奂传》:“奂 清白自守,妻子竝不之官,唯以单舩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大悦,号曰‘神君’。”清 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在 苏州 日,輓 吴县 令 贺吉人 崇禧 云:‘百里旧神君,剡牘未酬举主愿;卅年前进士,盖棺犹是宰官身。’”
[ shòu jūn ]虎的别称。语出《说文·虎部》:“虎,山兽之君。”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虎》:“《説文》:虎,西方兽,曰兽君。以其为山兽之君也,亦曰山君。”
[ sī zú jūn zǐ ]指古代君王军队中所亲近的贤良之臣。
[ sì jūn ]1.继位的国君。《左传·昭公十二年》:“夏,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杜预 注:“宋元公 新即位。”《宋书·范泰传》:“及 庐陵王 义真、少帝 见害,泰 谓所亲曰:‘吾观古今多矣,未有受遗顾託,而嗣君见杀,贤王婴戮者也。’”清 恽敬《顾命辨上》:“既殯,柩前立嗣君,所以传其统。”2.称皇太子为嗣君。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仁宗 在位岁久,德泽在人,人所信服,故一日晏驾,天下禀承遗令,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朝廷上,用逆臣,公然弃妃囚嗣君。”3.称别人的儿子。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雪芹 者,曹楝亭 织造之嗣君也。”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纳兰成德 侍中与 顾梁汾 交最密……一夕,﹝ 梁汾 ﹞梦侍中至,曰:‘文章知己,念不去怀;泡影石光,愿寻息壤。’是夜,其嗣君举一子。梁汾 就视之,面目一如侍中。”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君:敬称对方;终:终究。送多远的路,终究要分别。
[ 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yǒu yī bié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sòng jūn qiān lǐ zhōng xū bié ]见“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 tài shān fǔ jūn ]指 泰山 神。俗称 东岳大帝。
[ wáng míng jūn ]1.即王昭君。详“王昭君”。2.古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