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ù tǔ ]埋到坟墓里:~为安。半截儿~(指离死亡不远了)。
[ shí máo jiàn tǔ ]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践: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国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 shí tǔ ]1.种粮食的田地。2.享受封邑的租税。3.吃泥土,栖息于土中。
[ tài shān tóu shàng dòng tǔ ]比喻胆大包天。夏衍《秋瑾传》序幕:“黄七虎 本来已经够霸了,今年进了教,你还能跟他拗?知县老爷也得让他三分,你算得什么?真是 泰山 头上动土!”
[ tǔ xìng ]古时因土赐姓,即以生地、居处或封地的地名为姓,以显扬之。
[ tǔ xìng ]1.指某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性。2.指土壤的燥湿、肥瘠等性质。
[ tǔ chù ]1.亦作“土蓄”。麒麟的异名。《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唐 徐彦 疏:“是以《春秋説》云:‘麟生於火,游於中土,轩辕大角之兽。’然则麟为土蓄而言仁兽者,正以设武备而不害物,所以为仁而异义。”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麒麟》:“《埤雅》:‘麐,土畜也。’”2.牛的异名。《礼记·月令》“﹝孟春之月﹞食麦与羊”唐 孔颖达 疏:“鸡为木畜,羊为火畜,牛为土畜,犬为金畜,豕为水畜。”《魏书·礼志一》:“羣臣奏,以国家继 黄帝 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牛》:“《随隐漫録》:牛,土畜也。”
[ tǔ xùn ]古官名。负责向帝王陈报山川地势、土质好坏及土地所宜生产。《周礼·地官·土训》:“土训掌道地图,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郑玄 笺:“道,説也。説地图九州形势山川所宜,告王以施其事也……训,谓能训説土地善恶之势。”孙诒让 正义:“土训者,此官与诵训并掌训説土地图志之事,故亦属司徒。”宋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序》:“凡方志所未载者,萃为一书,蛮陬絶徼,见闻可纪者,亦附著之,以备土训之图。”明 杨慎《升庵经说·蛊瘴》:“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知杂御史 赵湘,请依《周礼》置土训、诵训,纂録所经山川古迹风俗,以资宸览。”梁启超《<变法通议>自序》:“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諫之义。”
[ tǔ yān ]清 末以本国产的鸦片为土烟,与“洋烟”对称。
[ tǔ yàn ]亦作“土隁”。土筑成的拦水坝。
[ tǔ yáo ]1.窑洞。2.烧制陶器的窑。3.手工开采的煤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