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ú shì chù ]1.没有这个所在。2.没法子,不知如何是好。3.不得了,没完没了。
[ xiào chù cáng dāo ]见“笑裏藏刀”。
[ yán chǔ ]严厉处罚;严肃处理。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首改前弊》:“诸色人等出首,审实,首人重赏,本犯立行严处。”《人民日报》1982.10.12:“北京市 严处分房建房中的违纪事件。”
[ xióng chǔ ]犹要地。宋 苏舜钦《晚出润州东门》诗:“京口 古雄处,昔年尝此过。”
[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tóng chǔ ]1.共存一处;同居。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枕中》:“范子 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2.谓共同相处;同处于。《后汉书·爰延传》:“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宋 苏轼《策别十二》:“民不知信则不可与久居於安,民不知义则不可与同处於危。”
[ wò chǔ ]1.寝卧之所。2.指睡卧起居。
[ wǔ fāng zá chǔ ]形容某地的居民复杂,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处(chǔ)。
[ wú chǔ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2.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3.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吕氏 今无处矣。”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茅盾《子夜》十七:“可是她这样的苦闷却又无处可以告说。”4.无一处,没有任何地方。唐 方干《送孙百篇游天台》诗:“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漫山遍野,无处不到,并无一些下落。”
[ xià chu ]出门人暂时住宿的地方:找个~住下。
[ xíng chǔ ]1.随处;到处。2.走过的地方。
[ wú xià zhù chǔ ]晋武帝时,何曾生活豪奢,食日费万钱,犹云无下箸处。后用以形容富人饮食奢侈无度。
[ xiē chǔ ]1.休息处;住处。2.居住。
[ yě chǔ ]1.栖息野外。指上古时期人们学会构建房屋之前的居住方式。2.指在乡野居住。
[ yì chǔ ]1.谓议定其罪给予处分。《晋书·刑法志》:“刑书之文有限,而舛违之故无方,故有临时议处之制,诚不能皆得循常也。” 明 李清 《三垣笔记》上:“及 郑庶常 鄤 处决,责科道不言,一概议处。”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约束之,羈縻之,朝廷一二品之大臣,朝见而免冠,夕见而免冠,议处、察议之諭不絶於邸钞。”2.计议处理。 明 章懋 《议处盐法事宜奏状》:“谨题为议处盐法利弊以裨国用事。”
[ yàn chǔ ]1.退朝而处;闲居。《礼记·经解》:“天子者,与天地参……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宋 苏辙《谢翰林学士宣召状》之一:“临朝访道,有元老之在前;燕处清心,援众正而自助。”清 昭槤《啸亭杂录·不改常度》:“仁皇 临御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虽酷暑燕处,从未免冠。”2.谓相处;居处。宋 沉遘《诫励贡士敦尚行实诏》:“比岁以来,士之进於有司者益不及于前时……羣居燕处,则不闻仁义之谈;杂进并趍,则不闻礼让之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忽有狐来,与之燕处。每闻其终夜语,即兄弟詰之,亦不肯洩。”3.安息的处所。汉 无名氏《杂事秘辛》:“商 女 女莹,从中閤细步到寝…… 姁 以詔书如 莹 燕处,屏斥接侍,闭中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