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ǎo ér láng ]男青年;男小孩。唐 元稹《离思》诗之一:“频动横波嗔阿母,等閒教见小儿郎。”江苏 江宁 民歌《等郎妹》三:“隔年家娘生了小儿郎,人家欢喜我悲伤。”
[ xiǎo ér má bì zhèng ]脊髓灰质炎的通称。简称儿麻。
[ xiǎo ér nǚ ]1.年幼或年轻的子女。唐 杜甫《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孽海花》第十四回:“威毅伯 笑道:‘只是小儿女有点子小聪明,就要高着眼孔。这结亲一事,老夫倒着实为难,託贤弟替老夫留意留意!’”2.指青年男女。茅盾《劫后拾遗》一:“她可是挺胸走着,微侧了头,又时时憨笑,尽量摹拟十八九小儿女的情态。”
[ xiǎo ér wáng ]旧时教书先生自嘲之词。如:俗语说:家有十担粮,不作小儿王。
[ xiǎo èr gē ]1.泛称市井青年男子。元 卢挚《蟾宫曲》:“小二哥昔涎剌塔,碌碡上渰着个琵琶。”《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於今又有个不识窍的小二哥,也与个妇人私通,日日贪欢,朝朝迷恋,后惹出一场祸来。”2.旧时称旅馆、茶店、酒肆的侍应人员。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乾浄店房。”元 郑廷玉《金凤钗》楔子:“你听的么?小二哥要房宿饭钱哩,我将甚么与他?”亦省称“小二”。《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上前相迎道:‘长官请坐。’便令小二点盃茶儿递上。”
[ xiǎo fǎ ]1.小罪罚。2.佛教语。大乘称小乘之法。
[ xiǎo fān zǐ xián hàn ]差役的耳目、帮手。
[ xiǎo fàn ]1.小口吃饭。2.亦作“小飰”。点心;便饭。3.谦称宴请人的筵席。4.旧时北京天桥一带所卖的大众化饭食。
[ xiǎo fàn ]1.称 宋 范仲淹。宋 陆游《醉中歌》:“元祐 大苏 逝不返,庆历 小范 有谁知。”宋 刘克庄《贺新郎·送唐伯玉还朝》词:“前身 小范 疑公是。忆当年,天章阁 上,建明尤伟。”明 李梦阳《送李中丞赴镇》诗:“不观 小范 擒戎日,谁信胸中十万兵!”参见“小范老子”。2.称 宋 范祖禹。宋 苏轼《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小范 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 xiǎo fàn lǎo zi ]宋 时 西夏 人对 范仲淹 的尊称。宋 范仲淹《让观察使第一表》:“臣自到边上,其熟户蕃部皆呼臣为龙图老子,至於贼界,亦传而呼之。”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 南郑,见西邮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乃悟西人所谓 大范老子、小范老子,盖尊之以为父也。”宋 孔平仲《孔氏谈苑·军中有范西贼破胆》:“贼闻之曰:‘无以 延州 为意,今 小范老子 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 大范老子 可欺也。’戎人呼知州为老子,大范 谓 雍 也。”
[ xiǎo fàn ]指本钱少、经营规模小的商贩。
[ xiǎo fāng ]1.小方术。2.东汉末黄巾军的编制单位。3.谓简单的风貌。4.中医的一种处方。5.犹言小家子气,气派不大或不大方。
[ xiǎo fāng mài ]即小儿科。中医十三科之一。参阅 明 陶宗仪《辍耕录·医科》。
[ xiǎo fēn ]1.北宋 拣汰禁兵,其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只领半份军俸,任军中杂役;其不能胜任者,则放充百姓。宋 司马光《乞不拣退军置淮南札子》:“臣愚伏愿朝廷且依旧法,每岁减禁军,有不任征战者,减充小分;小分復不任执役者,放充百姓。”《宋史·兵志八》:“﹝ 熙寧 四年﹞七月,手詔:‘拣诸路小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以为大分,五十已上愿为民者听。’”2.少量。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酒肆》:“大抵店肆饮酒,在人出著如何。只如食次,谓之下汤水。其钱少,止百钱五千者,谓之小分下酒。”
[ xiǎo fēn duì ]指组织上具有永久性的独立单位,一般其人数比一排少,其组成也和正规单位不同。
[ xiǎo fěn ]1.轻脂薄粉。2.小粉蝶。3.用小麦、葛根、番薯等提出的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