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qī ]出师的日期。《左传·隐公十年》:“癸丑,盟于 邓,为师期。”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一:“令 程昌禹 上流进兵,以候师期。”清 夏燮《中西纪事·定海二次殉难》:“因师期已迫,故建土城,设 久安、长治 二门。”
[ shī qí ]复姓。春秋 有 师祁犂,见《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shī rén ]1.兵士。《左传·宣公十二年》:“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魏书·韩麒麟传》:“后参征南 慕容白曜 军事,进攻 升城,师人多伤。”唐 白居易《与昭义军将士敕书》:“孟之阳 是朕信臣,为国良将,威略可以摄兇孽,慈和可以牧师人。”2.指占卜、星相等术士。《水浒传》第六一回:“你妇人家省得甚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
[ shī rú ]1.古代指教官或学官。2.指儒者、经师。
[ shī shàng fǔ ]齐太公 吕望 的尊称。
[ shī shī ]1.相互师法。2.庄严恭敬貌。3.众多貌。4.人名。本指北宋为宋徽宗所眷恋的名妓李师师。后因用以借指妓女。
[ shī shì ]1.周代官名。掌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以及朝仪得失之事。2.指学官或教师。3.女师。指抚育古代贵族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 shī shì ]拜某人为师或对某人以师傅的礼节相待。
[ shī shuài ]1.《周礼》军制中师的统帅,亦为州长。《周礼·夏官·序官》:“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孙诒让 正义引 江永 曰:“州出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中大夫,即州长也。”《周礼·夏官·大司马》:“军将执晋鼓,师帅执提,旅帅执鼙。”2.指一方的长官和统帅。宋 苏轼《上虢州太守启》:“惟此山河之胜,宜膺师帅之权。”郑观应《盛世危言·吏治下》:“中枢之与督抚,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操用人行政之大权者也。”3.表率。《汉书·董仲舒传》:“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宣,恩泽不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4.清 代巡抚兼管军事,称大帅。对有师生名分的官吏,谀称师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承师帅不弃,收在门下,职道感激的了不得。”5.太平天囯 军制中师的统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军目》:“师帅管五个旅帅,共管二千六百二十五人。”凌力《星星草》第十二章:“这就是女二师的副师帅 卜寡妇,原来是西北太平军女军的一个首领。”
[ shī tài ]方言。对年长尼姑的尊称。《玉佛缘》第一回:“周氏 夫人道:‘师太是一庵之主,如何去得?’”
[ shī wáng ]宋 韩侂胄 因太师封 平原郡 王,当时趋炎附势者谀称为“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