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ī dì xiāng ]1.唐 教坊曲名。见 唐 崔令钦《教坊记·曲名》。2.词牌名。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五:“京兆 尹 郑元规 刼迁车驾,移都 东洛,既入 华州 ……沿路有《思帝乡》之词。”清 万树《词律·目次》:“《思帝乡》又一体名《万斯年曲》。”
[ sh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指地处偏远,法律、制度管束不到。也说天高皇帝远。
[ shí dì ]指春帝 太皞、夏帝 炎帝、秋帝 少皞、冬帝 颛顼 及中央帝 黄帝。
[ shí dì ]1.指两 汉 的十余位皇帝。“十”,取其成数。汉 王充《论衡·宣汉》:“且 孔子 所谓一世,三十年也。汉 家三百岁,十帝耀德,未平如何?”《文选·鲍照<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李善 注:“十帝两都,俱谓 汉 也。”2.泛指后世的十位皇帝。唐 崔涂《读<庾信集>》诗:“四朝十帝尽风流,建业 长安 两醉游。”
[ wú dà huáng dì ]指 三国 吴 主 孙权。因谥号为“大皇帝”,故称。《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 薨,时年七十一,諡曰大皇帝。”《南史·王僧虔传》:“僧虔 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 书、桓玄 书,及 王丞相 导、领军 洽、中书令 珉、张芝、索靖、卫伯儒、张翼 十一卷,奏之。”
[ xuán tiān shàng dì ]指北方之神。
[ xuán yuán huáng dì ]唐 奉 老子 为始祖,于 乾封 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天宝 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天宝 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及《礼仪志四》。唐 杜甫《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大历 三年调玉烛,玄元皇帝 圣云孙。”唐 李绅《赠毛仙翁》诗:“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 周 柱史。”
[ yuán yuán huáng dì ]即玄元皇帝。唐朝 尊道教始祖 老君 为 玄元皇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道教》:“国朝以 李氏 出自 老君,故崇道教…… 高宗 乾封 元年,还自 岱岳,过 真源县,诣 老君 庙,追尊为 元元皇帝。”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元元皇帝,天下之圣人;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迦如来,西方之圣人。”元本作“玄”,清 刻本避讳改。
[ yuè dì ]意为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
[ tiān dì ]我国古代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 tiān gāo huáng dì yuǎn ]山高皇帝远。
[ wén chāng dì jūn ]亦称“文昌帝”。亦称“文昌君”。即 梓潼帝君。《明史·礼志四》:“梓潼帝君 者,记云:‘神姓 张 名 亚子,居 蜀 七曲山,仕 晋 战没,人为立庙。唐 宋 屡封至 英显王。道家谓帝命 梓潼 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故 元 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清 孔尚任《桃花扇·馀韵》:“热如火,福德君,庸人父母;冷如冰,文昌帝,秀士宗师。”清 袁枚《新齐谐·七盗索命》:“今年除夕,渠之姓名将被 文昌君 送上天榜。”清 恽敬《文昌宫碑阴录》:“文昌帝君 之祀,不知其所始。”参见“梓潼帝君”。
[ yán dì ]传说中上古姜姓部落首领。号烈山氏,少典娶有氏所生,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曾与黄帝战于阪泉,被打败。炎帝和黄帝所率领的各部落是中原两大部族群,逐渐融合为华夏族。后人认为炎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自称为“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