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平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píng zhù ]评注。评论注解。
[ píng zhuǎn ]唐 代所拟考核官吏的一种办法。政绩在中等者,作内外平级的调迁,以历试其能,谓之平转。
[ píng zhuāng ]属性词。(书籍)用单层的纸做封面,书脊不成弧形装订的(区别于“精装”):~本。
[ píng zhuàng ]犹言对等之礼。
[ píng zhǔn ]1.古代官府平抑物价的措施。《史记·平準书》:“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準。”2.汉 承 秦 制,大司农属官有平準令丞,掌管平準之事。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通志·职官四》。3.平稳;公平;平衡。《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两边检点,柱脚若不平準的,便把来垫稳。”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永年》:“念汝贸贩平準,赐予一子。”李大钊《马克思的中国民族革命观》:“一八三○年以前,中外贸易的平准,还是 中国 方面站在有利的地位。”4.清 末译经济学为平准学。梁启超《新史学·史学的界说》:“宗教学也,法律学也,平準学也(即 日 人所谓经济学),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係。”
[ píng zì ]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参见“平声”、“平仄”。
[ píng zòu ]谓辨析明白而后上奏。《汉书·宣帝纪》:“詔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 萧望之 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南史·徐勉传》:“虽写以尺简,而终闕平奏。”《资治通鉴·汉章帝章和元年》:“帝以众论难一,故但纳之,不復令有司平奏。”胡三省 注:“平奏者,平其可行与否而奏之。”
[ píng zú ]指扁平足。足弓变低或消失,脚心扁平。平足的人,下肢易疲劳,行走或站立时感觉疼痛。参见〔足弓〕
[ píng zuì ]谓公平治罪。
[ píng zuò ]谓从容劳作。一说,平或作“丕”,谓大力劳作。
[ píng zuò ]1.谓不分尊卑地就坐。《穆天子传》卷五:“天子赐 许男 骏马十六,许男 降,再拜空首,乃升平坐。”唐 刘肃《大唐新语·郊禅》:“景龙 之季,有事圜丘,韦庶人 为亚献,皆受其咎,平坐斋郎及女人执祭者,亦多夭卒。”《太平广记》卷九引《神仙传·王烈》:“张子道 者,年九十餘,拜 烈,烈 平坐,收之座。”2.古代建筑名词。即复道,阁道。唐 赵元一《奉天录》卷三:“贼居平坐,顾视城中,无不委悉。”宋 李诫《营造法式,诸作异名·平坐》:“其名有五:一曰阁道,二曰墱道,三曰飞陛,四曰平坐,五曰鼓坐。”梁思成《建筑和建筑艺术》:“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坐。”
[ héng píng ]谓掌管,治理。
[ jīn píng zào shì ]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 kuān píng ]1.指宽阔平坦之处。《荀子·赋》:“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黄河》:“有以为宜徙之宽平者,王横 之説是也。”2.宽仁公平。《后汉书·郭躬传》:“躬 家世掌法,务在宽平,及典理官,决狱断刑,多依矜恕。”《新唐书·刑法志》:“盖自 高祖、太宗 除 隋 虐乱,治以宽平,民乐其安,重於犯法,致治之美,几乎三代之盛时。”清 吴定《吴殿麟程巽行传》:“仲豪迈峻厉,君宽平恂恂长者。”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隋文帝 对待民众比较宽平。五八一年,制定 隋 律,废除前朝酷刑。”
[ lè píng qiāng ]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明 末同青阳腔齐名。流行于 江西 东北部。
[ liáng píng ]1.汉张良、陈平的并称。二人皆刘邦的谋臣。2.后世常用于比喻足智多谋之人。
[ lóng píng ]1.昌盛太平。汉 赵岐《<孟子>题辞》:“帝王公侯遵之,则可以致隆平,颂清庙。”晋 葛洪《抱朴子·贵贤》:“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四日》:“惟冀 大伯理璽天德 体 中国 大皇帝之意,彼此益加辑睦,永享隆平。”2.高而平坦。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其山阴则峻絶百仞,阳则原阜隆平。”
[ liú píng ]指地上。
[ méi píng zè ]方言。犹言没谱儿,没有定数。
[ míng bù píng ]对不公平的事情表示愤慨、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