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 gū ]犹弃笔。觚,古代写字用的木简。《西京杂记》卷三:“傅介子 年十四,好学书,尝弃觚而叹曰:‘大丈夫当立功絶域,何能坐事散儒?’后卒斩 匈奴 使者,还拜中郎。”清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三:“弃觚与 班生 投笔相类。”参见“弃笔”。
[ qì gù lǎn xīn ]抛弃旧的,吸收新的。
[ qì guò tú xīn ]抛弃过错,谋求更新。
[ qì hǎo bèi méng ]抛弃友好,违背盟誓。
[ qì huī ]把灰烬弃在路上。殷 代对弃灰于道者断其手,商君 对弃灰于道者处黥刑用以立威治国。《韩非子·内储说上》:“殷 之法刑弃灰於街者。子贡 以为重,问之 仲尼。仲尼 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於街必掩人……虽刑之可也。且夫重罚者,人之所恶也;而无弃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无离所恶,此治之道。’”汉 桓宽《盐铁论·刑德》:“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 刑弃灰於道,而 秦 民治。”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商鞅 立信於徙木,立威於弃灰。”或曰刑弃灰于道者,用以保马,以利耕战。明 张萱《疑耀·秦法弃灰》:“秦 法,弃灰於道者弃市。此固 秦 法之苛,第弃灰何害於事,而苛酷如此?余尝疑之,先儒未有发明者。偶閲《马经》,马性畏灰,更畏新出之灰,马驹遇之輒死,故石矿之灰,往往令马落驹。秦 之禁弃灰也,其为畜马计耶?”
[ qì huì ]抛弃秽浊。秽,喻谗佞之人。《楚辞·离骚》:“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洪兴祖 补注:“谓其君不肯当年德盛壮之时,弃远谗佞也。”
[ qì jiā dàng chǎn ]犹倾家荡产。全部家产都被弄光了。
[ qì jiǎ dǎo gē ]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 qì jiǎ fù nǔ ]丢弃铠甲,背起弓弩。形容战败。
[ qì jiǎ tóu gē ]丢下盔甲,扔了武器。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 qì jiǎ yè bīng ]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
[ qì jiǎ yú sāi ]《左传·宣公二年》:“宋 城,华元 为植,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復,于思于思,弃甲復来。’”杜预 注:“于思,多鬢之貌。”本为 宋 筑城者讥笑络腮胡子败将 华元 之语,后用“弃甲于思”戏谑应试落第。清 赵翼《慰蕺园下第》诗:“生花不律行将秃,弃甲于思忍復来。”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其《题号舍》诗曰:‘年年弃甲笑于思,依旧青鞋布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