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í zhù zhì ]指求取功名荣显的壮志。
[ xǐ zhì ]谓清除杂念,使志趣纯洁。南朝 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辞》之四:“思君厚德委如山,洁诚洗志期暮年。”
[ qí zhì ]非凡的志趣、志向:中华儿女多~,不爱红装爱武装。
[ xiān yì chéng zhì ]原指不待父母明白说出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做事,后来泛指揣摩人意,极力逢迎。
[ qīng shì sì zhì ]藐视世俗,放荡心志。
[ rú zhì ]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左传·僖公十五年》:“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城北十里曰 昇僊桥,有 送客观。司马相如 将入 长安,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駟马,不过汝下也。’后入 邛 蜀,果如志焉。”《新唐书·秦琼传》:“跃马挺枪刺於万众中,莫不如志,以是颇自负。”
[ shēn zhì ]1.施展抱负、志向。汉 王充《论衡·累害》:“清正之仕,抗行伸志,遂为所憎。”2.谓心愿得到实现。明 沉德符《野获编·嘉靖两后丧礼》:“世宗 初年,以议大礼得伸志於 兴邸 两亲,其后尊礼靡所不及。”
[ xiāng tǔ zhì ]地方志。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一:“大渡河 流入 岷江(府河)处的西南岸,耸立着一座 嘉定 府城,那在乡土志上是称为‘海棠香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