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āo yán ]1.招请,延请。2.招致;求取。
[ zhāo yàn ]邀请参加酒宴。鲁迅《书信集·致许广平》:“将夕,兼士 即在东兴楼招宴,同席十一人,多旧相识。”李淑一《毛主席招宴容园喜赋》诗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七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毛主席 在 长沙 容园 招宴,并合影留念。”
[ zhāo yáo ]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过市。这样做,太~了。
[ zhāo yáo guò shì ]指故意在众人面前大摇大摆,炫耀自己。
[ zhāo yáo zhuàng piàn ]假借名义,到处炫耀,进行欺诈蒙骗。
[ zhāo yǐn ]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顾客。
[ zhāo yǐn ]1.征召隐居者出仕。2.招人归隐。
[ zhāo yíng ]1.招引迎接。《后汉书·邓晨传》:“﹝ 建武 ﹞二十五年卒,詔遣中謁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 新野主 魂,与 晨 合葬於 北芒。”南朝 宋 谢灵运《山居赋》:“冀 浮丘 之诱接,望 安期 之招迎。”2.招呼接待。郭澄清《黑掌柜》:“他总是满面带笑地站在柜台边,热情地招迎着盈门的顾客。”
[ zhāo yòng ]招收使用。《人民日报》1957.12.14:“招用临时工必须尽量在当地城市中招用,不足的时候,才可以从农村中招用。”《文汇报》1988.6.18:“招用自流人员上山清林,酿成大祸。”
[ zhāo yù ]亦作“招諭”。指帝王招抚敌对势力的谕旨。亦指以帝王名义对敌对势力进行招抚。《三国志·魏志·刘放传》:“放 善为书檄,三祖詔命有所招喻,多 放 所为。”《北史·魏纪一·太祖道武帝》:“帝以 中山 城内为 普隣 所胁,乃招喻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上復遣人招諭 苑君璋。”清 魏源《圣武记》卷一:“又命户部侍郎 王永鰲 招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