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散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sàn kuò ]1.开阔。2.迂阔。
[ sàn lǎn ]精神松懈,行动散漫。
[ sàn láng ]官名。郎官之一种。《晋书·夏侯湛传》:“而官不过散郎,举不过贤良。”《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唐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五年》:“上在东宫,闻宫人诵 稹 歌诗而善之,及即位,谭峻 归朝,献 稹 歌诗百餘篇。上问:‘稹 安在?’对曰:‘今为散郎。’”
[ sàn lǎng ]飘逸爽朗。
[ sǎn yuè ]1.古代乐舞名。原指周代民间乐舞。2.宋元以后指民间艺人。亦指民间剧团。
[ sàn lí ]分散;散失。《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后汉书·崔駰传》:“昔 大庭 尚矣,赫胥 罔识。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 sàn lì ]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后汉书·胡广传》:“广 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唐 李颀《裴尹东溪别业》诗:“清欢信可尚,散吏亦何有。”宋 范仲淹《酬滕子京同年》诗:“谢 家风雅若为酬,散吏方躭海上游。”
[ sàn lì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散利,贷种食也。”贾公彦 疏:“散利,贷种食也者,谓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荒政·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 sàn lì ]以散笔作的隶书。
[ sàn lì ]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明 唐顺之《天宁寺尘外楼》诗之三:“已甘散櫟终年计,耻逐冥鸿万里腾。”参见“散木”。
[ sàn liáo ]散官。
[ sàn liè ]谓分流。
[ sàn liú ]1.液体四散而流。2.流散。
[ sàn lǜ ]排遣忧愁。
[ shèng yán bì sàn ]比喻无论怎样美好的事物,终必消散。
[ shèng yán yì sàn ]见“盛筵必散”。
[ shī sàn ]布施散发。《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孔子 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 以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 闻之,骤如 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郁达夫《出奔》:“这些富绅地主,到了每年的冬天,拿出钱来施米施衣,米票钱票总要交一大把给 董大善士,托他们夫妇在就近的乡间去酌量施散。”
[ shí sàn ]用矿物类药制成的粉末。
[ shòu jù niǎo sàn ]像禽兽一样聚散无常。
[ shōu lí jiū sàn ]收集离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