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é gé ]1.象声词。风吹竹声。2.象声词。鸟鸣声。3.象声词。难懂的语声。
[ zhēn gé de ]实在的:~,你到底去不去?。你别再装着玩儿啦,说~吧!
[ zǔ gé ]1.阻挠,阻碍。宋 苏舜钦《闻见杂录》:“时相 吕申公 喻太常少卿 梁燾,阻格不行。”2.扞格不通,困难。《朱子语类》卷一○八:“又事体重大,阻格处多,决然难行。”3.半途而废。清 顾炎武《田功论》:“天有旱涝,岁有丰凶,若 何承矩 之初年种稻,霜早不成,几於阻格。”
[ xìng gé ]在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如刚强、懦弱、热情、孤僻等。
[ yōu gé ]1.宽大的规定。《南齐书·竟陵王萧子良传》:“顷市司驱扇,租估过刻,吹毛求瑕,廉察相继,被以小罪,责以重备。愚谓宜勑有司,更详优格。”2.优等。明 李东阳《明故赠光禄大夫谢公神道碑铭》:“比旅试内廷,混在常等;鄺 道公才行,力争之,乃置优格。”
[ yǐng gé ]初学毛笔字时衬在纸下供描摹的字样。
[ yǒu chǐ qiě gé ]指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 yǒu gé zhì ]亦作“有格制”。犹得体。
[ zhàn gé ]1.即战栅。防御障碍物。唐 杜甫《潼关吏》诗:“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仇兆鳌 注:“战格,即战栅,所以捍敌者。”《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 师鐸。”胡三省 注:“战格,列木为之,汉 人谓之笓格,今谓之排杈。”清 赵翼《书锦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参见“战栅”。2.战斗。宋 苏舜钦《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延州 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 zhōng shū gé ]明 代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敕等事。其书体一般端正而流于刻板,人谓之中书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