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dǒu mǐ ]1.指五斗米道。清 龚自珍《非五行传》:“王莽 不闻 张角、张鲁、五斗米、三里雾。”2.《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唐 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宋 王安石《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亦省作“五斗”。宋 王禹偁《贤人不家食赋》:“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清 唐孙华《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谿之胜》诗:“辞官归养母,耻折五斗腰。”
[ wǔ dǒu mǐ dào ]也叫天师道。道教各派中创立最早的一派(即正一道)。因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名。道教徒尊称创立者张道陵为天师,故又名天师道。
[ wǔ dǒu mǐ shī ]推行五斗米道的传道师。
[ xiā mi ]1.晒干的去头去壳的虾。2.小虾。
[ xīn guì mǐ zhū ]《战国策·楚策三》:“楚國 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后以“薪桂米珠”形容物价昂贵。宋 苏轼《浣溪沙·再和前韵》词:“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都中薪桂米珠,勿憂資斧,舍後有窖鏹,可以發用。”郭沫若《恢复·我看见那资本杀人》:“我住在病院的一天,要抵我家中的一个礼拜,像这样的薪桂米珠,疾病也实在是不好乱害。”
[ yán mǐ ]1.盐与米。2.借指家庭饮食之事。3.古代农民缴给官府代替田赋及借以换取官盐的米。
[ yì mǐ ]去壳后的薏苡的果仁,白色,可食用,也可入药。也叫薏仁米、苡仁、苡米。
[ yù mǐ ]1.供宫廷食用的米。2.即罂粟。
[ yán mǐ ]唐 代书法家 颜真卿 和 宋 代书法家 米芾 的并称。
[ yú mǐ zhī dì ]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 zèng mǐ ]古代官府留待贴补经费不足的米。
[ zhú mǐ ]即竹实。唐 皮日休《夏初访鲁望偶题小斋》诗:“野客病时分竹米,邻翁斋日乞藤花。”宋 杨万里《竹鱼》诗:“鱼生竹溪中,家在竹根菱荇丛,昼餐竹叶与竹米,夜饮竹露吹竹风。”明 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二》:“竹花踰年即死,谓之竹米,此乃竹之疫,非花也。”参见“竹实”。
[ zhá mǐ ]方言。在拥挤的情况下争购食米。《新华日报》(1942年10月14日):“后来因米局的价格跟暗市的价格相差很大,轧米的人,有许多在深夜二点钟就坐在米店门口等候,一直等到天明八时米店才粜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