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àng lóng ]1.刻绘龙形。2.汉时大宛名马。
[ xiàng lù ]以象牙为饰的车子,为帝王所乘。
[ xiàng mǎ ]1.象和马,后常指骑乘。2.指海象与海马。
[ xiàng mào ]1.像事物的容貌。2.形象;容貌。
[ xiàng mèng ]谓描绘梦中所见者的形貌。
[ xiàng miǎn ]皇帝纳后,朝诸侯时所戴的一种礼帽。
[ xiàng ní ]《左传·桓公六年》:“以类命为象”晋 杜预 注:“若 孔子 首象 尼丘。”孔颖达 疏:“《孔子世家》:叔梁紇 与 颜氏 祷於 尼丘,得 孔子,孔子 生而首上污(圩)顶,故因名曰 丘,字 仲尼,是其象 尼丘 也。”后因以“象尼”称 孔子。唐 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豺遘哀登 楚,麟伤泣 象尼。”参见“尼首”。
[ xiàng niǎn ]1.象拉的车。2.犹象辂。指帝王车驾。
[ xiàng péng ]北宋 时 汴京 东角楼 街巷勾栏之一。
[ xiàng qí ]也叫中国象棋。棋类运动项目之一。棋盘用9道直线和10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中间没有划线的地带叫做河界。两人对局,分为红方和黑方。在棋盘的规定位置各布放16个棋子,各有一将(帅)、双士(仕)、双象(相)、双车、双马、双炮、五卒(兵)。按规定的走法轮流走子,红方先行,以把对方“将死”为胜。另有国际象棋。
[ xiàng quē ]象魏。南朝 齐 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一:“虽言事必史,而象闕未箴。”唐 许浑《汴河亭》诗:“百二禁兵辞象闕,三千宫女下龙舟。”宋 王禹偁《献转运副使太常李博士》诗:“即徵归象闕,清秩冠鸳鸿。”明 姚士粦《见只编》卷上:“岳庙甚壮,门冠以楼有如象闕,夹陛皆题咏。”参见“象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