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避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bì xiū ]犹怕羞。
[ bì xuān ]1.见“避喧”。2.亦作“避諠”。谓避离喧嚣的尘世。
[ bì xuān ]见"避喧"。
[ bì xùn ]回避辞让。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颜甲·脔婿》:“少年忻然而行,略无避逊。”
[ bì yán ]1.谓避让美色。2.谓妍丽不及对方,避免与之比赛。
[ bì yán ]1.谓避世人议论。2.谓他人以恶相加或口出不逊则走避之。
[ bì yán ]逃避暑热。
[ bì yǎn ]隐蔽,不易被人发现。
[ bì yāng ]避灾。
[ bì yāo quān ]小说故事。
[ gěng bì ]gěng bì ㄍㄥˇ ㄅㄧˋ 鲠避","index":1,"link":"http://baike.baidu.com/item/%E9%B2%A0%E9%81%BF/4209614#1","name":"概述。
[ bì yì ]爬行动物。体长约25厘米。鳞呈颗粒状。会随环境条件变化而改变,以保护自己,故也叫变色龙。舌长,能伸出口外捕食昆虫。四肢较长,善握树枝。尾长能缠绕树枝。分布于非洲北部等地。
[ bì yì ]辟易,退避。
[ bì yì ]避往,躲到。
[ bì yǐn ]1.遮蔽;隐蔽。《史记·大宛列传论》:“《禹本纪》言:河 出 崑崙。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宋 叶适《宿觉庵记》:“稍种竹树,有所避隐出没,以为风雨晦明之地。”2.避世隐居。《后汉书·陈寔传》:“后令復召为吏,乃避隐 阳城山 中。”三国 魏 曹植《夏禹赞》:“避隐 商山,示不敢莅,诸侯向己,乃奉天秩。”元 袁桷《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尝避隐 封龙山,然卒不得年。”3.回避躲藏。宋 洪迈《夷坚支志景·黄陂丞》:“县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视之,二妇了不避隐。”4.避忌隐瞒。明 卢象升《特举俸深贤能道臣疏》:“臣所言所行,有费商榷者,本官无不直披心胸,未尝瞻顾避隐。”
[ bì yíng ]古人认为物极必反,泰极否来,因此必须避免处于招致衰败的盈满状态。《宋书·刘敬宣传》:“今此杖节,常惧福过祸生,实思避盈居损,富贵之旨,非所敢当。” 明 刘基 《秋怀》诗之八:“晦明相代谢,避盈乃无歉。”
[ bì yǐng ]1.避开身影。2.避匿形影。
[ bì yǐng liǎn jì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bì yǐng nì xíng ]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
[ bì yǔ líng ]指 殽山 北陵,即 东殽山。山、陵同义。二陵即 东殽山 和 西殽山,中有古道,其两侧高山相嵚,可避风雨。传说 周文王 曾避风雨于此。《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 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 人御师必於 殽。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夏 后 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 之所避风雨也。’”杜预 注:“此道在二 殽 之间南谷中,谷深委曲,两山相嶔,故可以辟风雨。”孔颖达 疏:“何休 云,其处险阻隘,势一人可要百,故 文王 过之,驱驰常若辟风雨。”唐 骆宾王《北眺舂陵》诗:“既出泥封谷,还过避雨陵。”唐 唐彦谦《蒲津河亭》诗:“烟横 博望 乘槎水,日上 文王 避雨陵。”